佛商网

2015
06/20
23:31
评论

您正在阅读:《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 》

佛是无事的凡人(1)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人世间没有一样不颠倒,众生颠倒,知见不正,样样颠倒。不颠倒,就成佛了。佛是什么?中国禅宗祖师说佛是无事的凡人,没有事的平凡人,哪个人能够做得到?都是无事生非,都在颠倒之中。

经典回放

录自《圆觉经》

【原文】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译文】善男子啊!一切众生从有生以来,就处在种种颠倒之中,好像迷路的人,四方奔走,却找不到正道。众生误以为四大合成的这个形象就是自己的真身,误以为六尘留下了印象就是自己的真心。这就像那些有眼病的人看镜中花和水中月。善男子啊!镜中实际没有花,以为有花,不过是眼病者的妄执罢了。因为妄执,不但原本虚空的自性被“假花”迷惑,连“真花”的样子也忘记了,都把假的当成真的。如此因妄生妄,以假生假,循环不停,所以叫做“无明”。

大师释疑:

善男子:好心人。

四大:指地、火、水、风。佛家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物质都是这四大要素构成。

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即我们五官感觉到的和思想意识到的一切。

第二月:指水中或其他东西映照出来的月影。

学佛一得:依住妄念求正念,依住错觉求正觉

佛祖说法时,一开口就是“善男子”,这是以正面肯定进行引导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善念也有恶意,当然善恶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人七分善三分恶,有的人六四开或五五开,这就决定了各人的禀性。体现在行为上,是善是恶,一要看别人的态度,二要看自己的心情,都没有一定。你可能打这个人的耳光亲那个人的脸蛋,你也可能在这个时候打这个人的脸蛋而在那个时候亲这个人的脸蛋,说你是善人、恶人都不恰当,你只是在某个时候善态可掬而在某个时候“凶相毕露”。

不一定七分善三分恶的人经常做善事,也不一定三分善七分恶的人经常干恶事,这跟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金庸武侠小说里的那些侠客,心眼还不错,不得已时也杀人如麻;商纣王坏透了,在心爱的女人面前却很友善。当然这里所说的善恶,不是道德判断,仅仅行为判断,善事是指亲善、帮助别人;恶事是指羞辱、伤害别人。人的善念、恶念都不会随便发作出来,必然会受到他人或环境的诱发。往往是,善言善行能诱发他人的善言善行,恶言恶行能诱发他人的恶言恶行。所以,聪明人多说好话,以正面诱导别人的善念,这一来,对方显得像个好人,自己也得到了友善。

佛祖称大家为“善男子”,也是在用赞美之词诱导善念。听众受到了肯定,心里暖洋洋的,对他的话就比较听得进去了。如果他说:“你们这些傻瓜,应该如何如何……”那么不管他说什么,都会有人跳起来反驳。

世人都爱听好话,哪怕好话是假的、有害的;世人都讨厌坏话,哪怕坏话是真的、有益的。因为众生本来“无明”,本来就在颠倒痴迷之中,作出有害无益的选择,不是很自然的事吗?

“无明”是佛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上一节把这一个概念简单解释为不够聪明,那么本节不妨换一种说法:比较糊涂。当然按佛祖的描述,还不是比较糊涂,而是非常糊涂:把真的当假的,把假的当真的。不仅如此,又因妄生妄、以假生假,这就好比一个人,被“妄执”这种病毒搞坏了基因,生下来的子子孙孙,基因都会带着某种缺陷。

生活中因妄生妄、以假生假的现象所见皆是,小则影响一身,大则影响一国。

有一个年轻人,文笔极佳,在大学时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还担任了学生会会长。毕业后,他跟几个同学应聘到一家报社。让他万万没想到的事,领导安排别的同学当了记者、编辑,却安排他干杂务。他愤愤不平地想:“领导有眼无珠,不认得千里马,我在这里肯定没有前途。”所以他一面应付差事,一面另找工作。由于工作不好找,这样一拖就是两年过去了。最后他终于按捺不住,毅然写了辞职报告。领导在辞职报告上签了字,然后不无遗憾地说:“当初招聘时,我们看了你的履历,认为才堪大用,所以安排你干勤杂工作,以便尽快熟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挑起大梁,接任副总编的职务。但你好像对我们报社的工作不感兴趣,我们只能表示遗憾了!”

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当初对领导的看法错了,那么自己这两年来的所作所为全都变调了,白白错过了一个机会。可惜现在后悔已经太迟了!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佛是无事的凡人(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