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0
23:30
评论

您正在阅读:《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 》

学道的二种障碍(2)

按孔子的学历,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初、高中,从没进过大学的门。但他却是当时学问最高的人之一,其原因在于他成功破除了“理障”,能够向一切人学习一切有价值的学问。

韩愈平生最崇拜孔子,并以儒学道统的传人自命。他在《师说》一文中说:“生乎是前,其闻道也因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如果能够抛弃年龄、学历、职业、地位等方面的偏见,达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境界,“理障”就能破除了,智慧也会绵绵而生。

所谓“事障”,就是被某件事所羁绊,难以摆脱,思维也自然而然地受到这件事所控制,并由这件事带来越来越多的事,想法也越来越多,越多越混乱,从而失去对正道的认识能力。

临济宗第十二代祖师大慧宗杲(公元1089—1163年),是宋代著名的爱国高僧,因支持岳飞抗金,得罪了奸相秦桧,被流放岭南。

有一位将军,厌恶了沙场的血腥厮杀,也许是惧怕了死亡,找到大慧宗杲禅师,要求剃度出家。宗杲禅师说:“现在国难当头,正需要你们这些忠义之士抗敌救国,你怎么能临阵脱逃呢?”

将军说:“我并非贪生怕死,而是真正看破了红尘。请大师慈悲,收留我作弟子吧!”

宗杲禅师打量了他一会儿,淡淡地说:“你业习太深,恐怕还不能真正放下。”

“我什么都能放下!家庭,名誉,地位,权力,我都厌恶了,请您即刻为我落发吧。”

大慧宗杲禅师笑而不答,起身离去了。将军只好无可奈何离开。但他并不死心,第二天一大早,又来到寺院,恭恭敬敬地站在方丈门外等候。宗杲禅师打开房门,看见将军,已知其来意,却佯装不知,问他这么早来干什么?将军口占一偈:“为除心头火,清早礼师尊。”

大慧宗杲禅师也说出一偈:“凌晨离梦乡,不怕妻偷人?”

将军顿时恼羞成怒,骂道:“你个老秃驴,说话太伤人!”

宗杲禅师哈哈一笑说:“你既要出家,何怕妻偷人?轻轻一撩拨,怒火又燃烧。施主现在还不宜出家,以后再说吧!”

将军红着脸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提出家的事。

这位将军厌倦了沙场征战,也许真的想放下,但不是什么事都能放下。他既怕“妻偷人”,就得尽丈夫的义务,供给她吃,供给她喝。那么就得去工作。等到生下一堆小孩子,光是工作还不行,要拼命工作多赚钱。他别的工作不擅长,还是得去打仗。一打起仗来,更是不由自主,事情更多。

所以,只要有一件事放不下,就会带来一大堆事,不管自己愿不愿意,甚至不管是否正确,都得硬着头皮去做,心里却有苦难言。这时候,听到局外人在旁边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就会老大不乐意,回上一句: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对于遇到“事障”人来说,并非不知道这样做不好,只是像被绳子拴住的老牛一样,不往前走不行。

如何破除事障呢?按佛祖教导的方法,要“永舍贪欲”,但这对我们凡夫俗子来说,未免有点不现实。大致上,有两个变通的方法,值得一试:

一是减轻贪欲。看见别人升官、发财、出名,自己也要升官、发财、出名,甚至要求比别人更成功,贪欲就太重了;看见邻居、亲戚吃好、玩好、住好,自己也要吃好、玩好、住好,甚至要求比别人享受更多,贪欲就太重了。尽自己的能力,顺其自然地生活,心灵会更快乐。

二是不要把问题看得太严重。发生任何事情,其实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比方说“妻偷人”这件事,它的严重性完全在于人们对它的评估,而不在它本身。如果认为它严重,可以严重得要命。比如封建时代,规定“杀奸夫淫妇无罪”,这不是严重得要命吗?也不见得只有丈夫一方有“要命”的权力,秦律规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史记·秦始皇本纪》)。豭是公猪,到处“播种”,以此比喻男人偷情。妻子只要证实老公有公猪一样的行为,可以直接要他的小命,还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认为这件事不严重,一点事都没有。比如原始社会,女人连固定老公都没有,喜欢谁就是谁,有什么关系?而且,各国的法律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同一国家,社会风气不同,同样是“妻偷人”这件事,严重程度也大不一样。那么这件到底严不严重呢?到底有多严重呢?其实都不一定。

无论任何事,只要自己不把它看得太严重,心里的压力和痛苦就会大大减轻,“事障”也就比较容易逾越了。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学道的二种障碍(2)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