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25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浩瀚星云 》

革命家的热情与文学家的愿力

在这样宏伟的愿力下,接下来的十年,星云大师把心力全部投入佛教文化的弘扬。

一九五七年,“觉世”旬刊创刊,任总编辑。出版《玉琳国师》。

一九五九年,在三重设立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十大弟子传》。

一九六0六,出版《八大人觉经十讲》。

一九六一年,担任“今日佛教”发行人。领导宜兰青年歌咏队出版台湾第一套教唱片六张。

一九六二年,接办“觉世”旬刊,任发行人。

一九六四年,出版《海天游踪》,编印中英对照的佛学丛书。

一九六五年,出版《觉世论丛》。

这些条目看来极为简单,里面却饱含了为法为教的心血。星云大师说:

“我主篇‘人生’月刊,一编就是六年,风雨无阻,又编又写,而且准时交稿。当时交通、邮寄、电信都不发达,出刊时,我总是亲自带着稿子从中坜到台北北投交给东初法师。有时候连饭都没吃,到北投已饿得发昏,老法师也不会叫我吃饭,但是我不叫苦,也不叫累,只是想着;将来如果我有寺庙,一定要普门大开,不让为佛教做事的人饿着了。我又想;只要是对佛教有益,我吃苦又算什么呢?那时我编的刊物有“人生”、“觉世”、“今日佛教”,每一种一期至少写两篇稿子;另外,还为四个广播电话台写广播稿,刊物都是编辑、印刷、发行一手包办,可以说为了佛教的复兴,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在早年那种保守、多烘的佛教环境,星云所散发的是革命家的热情与文学界家的感染力,如果不是全心意的为法为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这些书藉的出版、杂志的编辑都是义务的奉献,偶有微利,也立刻再投入弘法事业。

“怎么能那么长久投入文字的弘法,不厌不倦、不忮不求呢?”我问师父。

星云大师说:“一方面是我相信文学艺术可以美化人生,也可以美化佛教,为佛教带来生气,所以文学艺术能让佛法的弘扬事半功倍,而且影响力是长远的。一方面为什么能无私的奉献呢?我幼年时读玄奘大师的传记,读到他‘言无名利,行绝虚浮’,深深受到启发,就是言谈和心思都没有名利的念头,行为实实在在的,一点也不浮夸,只有‘言无名利’的人,才能不顾一切的到西方取经,把一生都用在佛经的翻译;也只有‘行绝虚浮’的人,可以一步一步的走到印度,再一步一步的走回来。当年,我正是学习玄奘的精神,一心奉献,一直到现在,还是‘言无名利,行绝虚浮’呀!”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革命家的热情与文学家的愿力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