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25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浩瀚星云 》

不会为了几包水泥去念经

我想,星云大师的这种性情是非常鲜明的,从青年到老年,都未改变。据说在佛光山建设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买不起水泥,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一天,来了大一个老板的属下,对大师说:“我们老板请你去念一堂经!”大师原想去结个缘,正沈吟时,那人指着未完工的寺院说:“如果你愿去念一堂经,这寺庙的水泥就由我们老板包了。”大师听了大为不悦,当扬拒绝,他说:“我就是寺庙盖不起来,也不会为了几包水泥去念经!”

这不只是宗教家的自律,也是知识分子的风骨呀!

今天,许多俗人看到佛光山派下的道场宏伟,香火鼎盛,都以为佛光山有什么管理的秘诀,或者在经营上用功,这完全是错误的观点。佛光山会有今天的规模,是因为佛光山的宗风是“言无名利”,得到了信徒的敬意;佛光山所以能一切水到渠成,是因为“行绝虚浮”,得到了大家的信赖。为了启发世人,星云大师还把佛光山“对山。”对山之后,宗风照样弘扬,道场还日益增多,最后在陈水扁总统为大众请命下,星云大师才再度开山。

大师说:“佛光山是为佛教文化而存在的,不只是寺庙而已。文化是净材,不只是一时对佛法有益,还能超越时空、千秋万世、无远弗届。今天大家看到佛光山好像在文化方面做了很多,我觉得还是太少。少的原因是佛教文化的人才不够,如果人才够,岂只如此,不知道可以多少倍比现在更好!”

星云大师说的不错,培养佛教文化人才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时间不能等待。外界不知道的是,这几十年来常常有企业家希望出钱,请大师布施,或者做佛教文化事业,都被大师婉拒了,原因是“现在人才还不够,时机尚未成熟”。这形成成了一种奇异的现像,企业家棒着支票上佛光山,常常被大师拒绝,他们最怕的是三个字:“我不要!”那是因缘尚未成熟,没有人才而办文化事业,正是浪费了金钱与美意。

为了培养文化人才,星云大师办了许多佛学院。第一个佛学院创于一九六四年的高雄寿山,称为“寿山佛学院”。接着,他创办了“佛光学报”和“普门”杂志。

为了佛教文化更有深度,投入了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团、编印出《佛光大藏经》与《佛光大辞典》。相较于历史上各种版本内容更精确、注释更现代、印刷更精美。

为使佛教文化有更广大的影响,佛光山编辑了《中国佛教学术论典》,搜罗了海内外的佛教论文,日后必会成为当代佛教最重要的文献,另外,双月出版“普门学报”,提供给对佛教文化有研究的人,作为发表的园地。

为了使佛教文化更大众化,星云大师不辞辛劳,在三家电台都辟有带状节目,“星云禅话”、“星云法语”、、“星云说喻”都是广受欢迎,集结成书,也都风行一时。

为了使佛教文化更活泼,他创办了每天发行的报纸“人间福报”、创办了有线电视频道“佛光卫视”还创办了专门出版片有声唱的“如是我闻”与“香海文化”。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不会为了几包水泥去念经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