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6
14:01
评论

您正在阅读:《 禅的生活 》

自力与他力─禅与净土(二)

四、自心中的净土

禅的里面是否有净土?《华严经》有唯心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维摩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宋初的永明延寿禅师开始讲唯心净土,延寿禅师著《宗镜录》百卷,禅定工夫很深,但他却日课弥陀十万,求生净土,他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净土不离自心,此心与佛相应,此心即是净土。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净土立即现前,于一念顷花开见佛,与十万亿佛土外的极乐世界不隔毫端,否则,净土更远在十万亿佛土之外。相传永明延寿禅师是阿弥陀佛再来,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就是延寿禅师的生日;他日课佛号十万,并做一百零八件善事,以一切功德求生净土。能一天念十万声佛,大概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念,以期念念与佛相应。至今在佛门中人,被呼到自己的名字时,回答仍是念声「阿弥陀佛」,这便是延寿禅师教人时时念佛、念念念佛的遗风所致。若你不间断地念佛,领知别人的话时,自然会出声答称「阿弥陀佛」,久之,出家人以「阿弥陀佛」来作应答、回答的第一句,便成为规矩。此种「净土不离自心」,以及「念佛心是佛」的思想,实系自力净土的信仰。

明末莲池的云栖袾宏,提倡参究念佛,念佛念到一念不生,人我双忘,猛然提起话头反问:「念佛是谁?」这是参究念佛。唯心净土与参究念佛,都含有自力的成分。《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积集善根、福德、因缘,固然要靠自己努力修行,而一心不乱即是禅定的自力。

真正的禅宗,是指山林里的出家人,一般人是谈不上的。参禅打坐的人,扫除一切境缘,摄心正念,求能明心见性,「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种强有力的自信心,是自力的。但一般的人仅靠参禅打坐,如不能由打坐得力,增长信心,比较上会缺乏宗教的信心,在信仰上比较不恳切。甚至会产生偏差,一味的求取身体的变化,和某种奇特的经验。这样的人,在信仰上、心理上,往往难有贴切、安全、落实的感受。

五、你能作主吗?

就是一般学禅的人,有甚深禅定功力,最高也只是在四禅八定,还没有出三界;出定后,还是同一般人一样;当然会比一般人来得好些,但于一切境界能否自主,仍值得怀疑。因为修定时能作主,平时不一定能作主;平时能作主,睡梦中不一定作得了主;睡梦中能作主,临命终时不一定能作得了主。修禅的人希望明心见性,一生了道,但其能否「不受后有」是很难把握的,尽此一生,将来到哪里去,很难说。所以靠自力来解脱生死,比较渺茫,参禅习定数十年,结果能够自信有把握来生仍会做人,仍然信奉三宝,继续修行佛法的,又有多少人呢?佛教中流传著「三生石」的故事,说明了绝对的自力,不易达成生死自主的工夫。除非是独觉,没有佛,他也能开悟;否则我们需要见佛闻法,祈求佛菩萨的加被,得到坚固的信念与力量。因此,禅者彻悟后求生净土,可免退堕;未悟的,以净土为归宿,时时发愿,这样是安全的,此乃自力与他力并重兼顾的法门。

六、禅净双修

中国禅宗的丛林,简单朴实,自己耕种,自食其力,不依靠施主维生,不受政治及社会制度的影响,安定地过著修行人的生活。这样的修行生活维系著中国佛教的慧命,令人起敬生信,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过这种生活的。因此,中国佛教,以禅宗为主流,而以西方净土的念佛法门,对广大群众做普遍的救济,所谓「家家弥陀,户户观音」,使得无缘来过丛林修道生活的一般大众,也有修行佛法的得度因缘。这是宋以来中国佛法的实况,也就是以他力的西方净土法门,配合并补救了禅宗一味自力法门的不足。

事实上,自他二力是相辅相成的,由于自力引发他力的感应,由于他力而加强了自力的力量。佛法是重自力的,是重在自求解脱,开发本有之佛性的。但佛菩萨的悲愿,济度众生,护念众生,自是一种他力,而这种他力的感应,就像俗语说的:「自助而后天助」,是应我们自身力量之所感。完全的他力,近乎迷信而没有智慧,这是神教、是外道;完全的自力,则又不太保险,是以,禅净双修的法门,弥补了此一偏差的不足。最后,我们以相传为永明延寿禅师所做的〈禅净料简歌〉作为终结: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自力与他力─禅与净土(二)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