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6
14:00
评论

您正在阅读:《 禅的生活 》

无心(一)

诸位之中今天是有心来打坐,来听讲的有几位?请举手。那些没有举手的人算什么?大概是无心而来的了。心里面本来没有准备来打坐、来听讲,结果却来了。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无心」,这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来说明它。

一、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一个层次:心不在焉的无心。

常常遇到一些人,当你跟他讲话的时候,他嗯嗯啊啊好像完全吸收了,等你问他:「你有什么意见?」他便一愣,说:「啊?请你再讲一次。」他根本没在听你讲呢!他很注意的看着你,似乎还听得津津有味,心却不知飞到哪儿去了,你问他时,他才如梦初醒。每个人几乎都有这种经验,因为对方谈话的内容与他无关或者引不起他的兴趣,所以没把心放在听话上,像这种无心就是心不在焉。

这一层次的无心,并不是我们学禅的目标,但这种情况,每个人都经常会遇到。有的人跟你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不让你漏失一句话不听,听到最后,没有一句是对你有用的。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用认真的表情去听,却不必真的全神贯注,这便是无心的听。一方面自己不必那么紧张,一方面也能安慰那有心跟你讲话的人。他有心跟你讲话、诉苦,你就让他诉苦,你的头脑则在休息状态。

又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无心。没有预期来听讲,结果来了;没有想要探听他人的隐私,结果听到了;没有想到要做三宝弟子,结果因缘和合竟使你出了家。这便是无心的因,却结出了意想不到的果。

然而对修行禅定者而言,这种情况会发生吗?会的。第一个层次的无心,任何人都会发生;初修禅定的人,工夫尚未纯熟,他很可能发生心不在焉的情况。除非已有了进一步的禅定训练,由于经常练习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使得头脑保持冷静和清楚;不仅对于跟自己无关也不感兴趣的事,能够集中注意力,就是对于将要发生的事,也多少会有预见及预感,所以不会有意外的惊喜或惊奇。

二、有心栽花花不发?

第二个层次:修证经验的无心。

我在台湾及美国教人打坐、参禅,常会遇到对打坐有兴趣的人,叙述他们打坐的经验,或其它老师所灌输给他们的观念及所教导的修行方法。这些人可分别为两种心态:一种是对他们自己不够满意,希望有进一层的体验,所以来找我;一种是要求我来承认他们已有较高层次的经验,或者问我对他们的经验,评价如何。前者无自信心,后者充满自信心。

有自信心的人,来我这里可能会跟著我一段时间,但他们的心态始终保持著先入为主的观念,仅是来看看我这地方在做些什么,直到他再也瞧不出什么新的名堂时,便会离开。这种人不会以我的道场为皈依处,因他们已有了自以为是的皈依处。

至于对自己信心不够的人,他们来了,如果有缘,可能会留下,一直跟著我学。不过,没有自信心的人,在别处会觉得不满意,很可能是不遵从老师的指导,修持有偏差,得不到效果,就往别处跑;结果来到我的地方,依旧维持那种态度、习惯,我亦无法满足他们,使之产生信心,结果还会走向别处。

还有的人抱著企求得神通的心态来学,希望能腾云驾雾,飞行自如,希望来无影去无踪,了知三世因果或洞察别人的心意。由于有所追求或执著,和前面所说的先入为主、不受教导等,同样都是「有心」而来,都是修行禅定的障碍。

习禅、学习、修密或冥想等,凡是与禅观有关的方法,都会有共通的身心反应。诸如:痛、痒、凉、暖、气机发动、气脉游走、浑身感觉舒服松畅、心情开朗、身体日益健康等,大致上不会有多大差别。

可是外道都有执著,最粗浅的是重视身体的反应,较深的是重视心的反应。禅的修行者把这些反应视为修行过程中的现象,既不重视它,也不排拒它,否则便会成为进入更高层次的障碍;甚至被这种反应所困扰,无法安心修行。

凡执著身心反应的任何方法,都是外道法而不是佛法。佛法不否认有这些现象,修学佛法的目的,则不是执著这些现象。故要纾解它、疏导它,最好的办法是不管它。

三、放下身体得自在

有一些人初期跟我学打坐的时候,常会说:「我这里不舒服,那里痛。」我的指示是:「不管它!」后来他们生气了,以为可能师父也不懂,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于是对师父失去信心。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会知道,这不管身体的反应,就是最好的管它的方法,若是真的发生严重的问题,如头疼欲裂、炽热如火、奇冷如冰,师父是不会不管它的,而可以不管它的,就不管。不管它,就是心不要放在问题上,不要放在你觉得有问题的问题点上,问题自然会消失。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管它,就不存在。

那不存在,是不是有?有的。有一位美国青年跟我打过一次七,小腹的右侧痛,我说不管它,不管它还是痛,于是他找医生去了,医生给他开了药,照了X光,结果不知道是什么病。于是又来找我,我还是说不管它,他说痛怎能不管,我说,它痛,你当它是自然现象,不要忍痛,而是让它痛,不要抵抗它,而是接受它痛。如果痛得实在受不了,便把腿子由盘坐的姿势放开,就没事了。打坐时会有痛的现象,一定是神经紧张及肌肉紧张所致,此时不管它是最好的管它的方法。这便是从有心到无心的层次。

当我们注意力很集中时,身心会产生种种的反应,反应产生之后,你要注意的不是身心的反应,而是注意你的方法。心不要放在反应上,便会自然稳定,由反应产生的问题自然解决。还有,打坐时的气动,乃是自然现象,若身体有病,不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由于打坐姿势正确,使肌肉及神经放得很松,便会气脉流通;当气脉流遍全身,经过不健康或坚硬的部位时,便会产生痛、麻、酸、痒、移动、跳动等的反应,这表示气机正在打通身体有问题的地方,这是好现象。但如果你注意它,并且试著指挥它,便成了道家所修的导引,着重:精、气、神、河车、任督二脉等的修链,密宗则有明点、气、菩提、心、轮、脉的修持法。以道密二家的立场,他们都有高超的说辞,然在禅的立场看来,那些现象都没离开身体的气动、脉动,而仍执著于身体的反应。

在这种执著下,如果是初修者,因为气动的关系,皮下组织如不畅通,会发生受阻的胀痛。若身体健康,打坐时也能把握「松」的原则,则每个细胞中都有生机勃勃的作用,这和新陈代谢不同,新陈代谢太旺盛是反常的生理现象,打坐气脉的旺盛,却会使全身柔软、舒畅,像每个毛孔都打开了窗户,在呼吸著新鲜的空气;诸位如果在清晨打开紧闭的房门到花园走一遭,便可体验到如此舒爽的滋味。很多人在打坐时,感受到全身皮肤的毛孔都得到了新鲜空气般,因而产生了如释重负的轻松自在,便以为是得大解脱了,这根本还在错觉当中。

有的人打坐时可以坐到身体不见的程度,这并不稀罕。通常是手的感觉没有,再是脚的感觉没有,最后是全身的感觉没有,当他坐到手、脚、身体不见了,很可能就开始紧张,要看看是在还是不在,经此一看,一切又有了。这种情形,仅从「不管它」所产生的效果而言,这是第一阶段。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无心(一)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