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6
14:01
评论

您正在阅读:《 禅的生活 》

真与假(二)

三、当作假的看,当成真的做

有一位近代的名人,他的太太跟一位洋人到香港同居,朋友安慰他,他却一点都不难过,反而说:「这有什么不对,既然有人看上她,就表示我当初的眼光没有错,我觉得好的,人家也觉得好。」这位仁兄真是看得开,结果他太太跟洋人同居一段时间后,倦鸟知返,又回来了。他很高兴,接风款待她,人家问他:「为什么你太太回来,你要替她接风?」他回答得很妙:「是我的太太呀!她出去了一段时间又回来了,是我的太太就是我的。这表示我才是她终身相爱的好丈夫,我怎么能够不高兴。」此公虽然是个基督徒,但是佛书看得多,懂得真假的道理,所以看得开,也放得下烦恼。

若以得失心和执著心做任何事,便不会成功,事情做不大,也做不好。例如大家都有考试经验,当进入考场,拿著卷子时,假使心里紧张、着急、怕考不取,第一个题目还没答完,就顾虑到第二、第三个题目是不是懂;看到有的不懂,就非常泄气,觉得一定考不好。这是太当真、得失心太重的缘故。因此老师常常告诉学生,考试时不要紧张,应放松心情。若会考试的人,一定不会患得患失,考得取最好,考不上也没关系;考上第一志愿固然好,考到最后一个志愿也没什么不好。人生如梦、如戏,要把它当作假的看,之后,再把它当真的做。以这样的心态好好的准备考试,你会减轻了心理的压力,且考得会比紧张状态所得的成绩要高。

就我个人而言,在我四十五岁那年得到博士学位以前,我是学生;得到学位以后,我便和我的教授平等了,我称他们为博士,他们也称我为博士。有人年轻时就拿到博士学位,有的人到了晚年才拿到,这两者是不是不同的名词呢?不!完全一样,所以早一点、迟一点没有关系。何况这是一个符号,是一个假相、假名,有了它当然有某些用处,没有它,你同样有你的用处;如果说得不到它,就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话,从佛法的立场看,便是愚痴汉的行为了。

四、参禅会开悟?

以修行来说,太认真的人修观不得定,修禅不开悟。禅七我教人用数息观数呼吸,数呼吸要数到数目字都忘掉。怎样才能够把数目字忘掉呢?要一个数目、一个数目地数,数目与数目的中间没有妄念插进去,是第一步;再数到没有数目,也把数目忘掉了,这是第二步。有的人听了,就拚命认真的数:「一、二、三、四、五……」数得很快,希望数目与数目间没有妄想,一口气数上几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又快又急,这样的数法,几乎要把心都数出嘴巴来,结果是气结胸闷,妄想虽然少了,却不会入定。多半的人,这样一来,弄得神经紧张,身体僵硬,然后僵硬一下之后再放松。这样第一次、第二次,也许是舒服的,可是几次以后,你的身体会很难过,而感到厌烦了。又打七时,当我讲到某某人表现得很好,目的在于鼓励大家好好用功。但就有人想:「我是不是能够到这样的程度?」或是想:「我打坐很久了,佛学知识丰富,禅的公案也懂得不少,假使我不及他,多没面子!」如果有这样的着急心、比较心、胜负心的人,永远开不了悟。我们要以无所为的心,精进用功才对。

一般都说,参禅会开悟,是真,是假?这实在难以说明。未悟的人,精进的最大条件是无所得心的把持。未悟之前,悟是有的;悟后是已去了执著心,自然也没悟境可以执著。因此有的人,在佛法中得了一个入处时,首先会感谢三宝,可是又会觉得上师父的当,而说师父是大骗子,骗得他好苦,而不服气!为什么呢?他听了我的话,相信有悟可开,结果发现我在骗人,因为不仅世间万象是假的,就连开悟也是假的,正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叫作「佛法」的,乃是方便法,也就是假法;正如看到小孩在哭,拿一片树叶,在他面前摇晃一会儿,小孩子一看,觉得好玩,便转移了注意力,不再哭了。所以拿树叶的目的是在哄小孩不哭,当小孩不哭后,树叶也没有用了,这叫作「扬叶止啼」!

五、不是冤家不聚头?

我讲《维摩经》时,说到佛法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不觉得有什么好伟大的;佛法最高深的真理,便是没有一个最后的、绝对的真理。也许有人认为最高的真理,大概是称为佛性、真如、实相等的东西,其实都不对;最真实究竟处,连佛都没有,哪里还有佛性、真如的捞什子!我们用语言、文字及思想的符号,所表达推测的任何实质的东西,都是画中的山水、水中的月亮,别让人骗了。不过,为了接引人来信佛、修行菩萨道,甚至说最后会成佛。这话是对的,佛是有的,我们这个世界上就有释迦牟尼世尊成了佛,只是到了释迦牟尼佛的程度,他就不会执著有一个固定的东西叫作佛。虽然释迦牟尼佛也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正因为佛没有执著,无我大悲,任运化现,度尽一切众生,而未尝以为有一众生被度,所以天上、天下没有比佛更尊贵的人。至于真、假问题,对佛而言,已无绝对和对待的问题,所以也无真、假问题;以假为真是凡夫,去假存真是小乘,真假不二是菩萨,无真无假则是佛。

凡夫因为「以假为真」,所以大家为了假的名利、地位以及见解而争,基督教就常常说他们的神才是最高的真理、道路、生命。我写了一本书叫《基督教之研究》,不是争论,只是介绍基督教,让基督教徒们看的。有一位法师,把书中的一章抽印了好几万分册,送到各处基督教的教堂及教徒手中。结果,有牧师、基督徒写信来给我,有的亲自找上门来,要同我辩论。

遇到这种情形,我只有先说:「你对!你赢!」

他们很奇怪了:「我们还没辩论,你就认输了?那你承认是错的罗?」

我回答他:「我没说我输啊!我也没说我是错的,是你要赢,是你觉得你是对的!就让你赢!就让你对好了!」因为争论实在没有必要,人各有其所好,也各有其偏见,各适其所适、是其所是、执其所执,所以有争论。佛教既破执,何必争论?虽然凡夫以假为真,致有种种烦恼产生;但在凡夫的生活中,仍然要以凡夫的立场辨别真假,若凡夫也说世界上无真无假,那就糟了!做妈妈的不是妈妈,做儿子的不是儿子,那会形成母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乃至长幼无序、上下无分、男女无别,这岂不是天下大乱。人生如戏、如梦,所以是假;但在戏里,父母是父母,儿女是儿女,丈夫是丈夫,妻子是妻子,分分明明,真真实实。你要把你这个角色尽责的演好,因为,因缘和合而成的世间相虽然是假,然所作的种种业因,必将有其业果,在等著我们去接受。

到了菩萨阶位时,了解所有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临时形成的;以前不是这个场面,未来也不是这个场面,只是现在暂时是这个场面而已,所以是假的。由于我们过去的业力所感,我们造了什么样的业,便结什么样的果,因为我们聚在一起而有这样的场面。所以我劝那位太太要认命,要承受果报,最初因为喜欢他,嫁给了他,不认命怎么办?在假的之中要认真的做,在认真做的时候把它当假的看,这样子,你心里头便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还有,若无恩怨便不成眷属,既成眷属,不是你欠他,就是他欠你;或者你也欠他,他也欠你,所以成为父母、夫妻、儿女等关系。但多是既有恩、也有怨,恩怨参差,所以会亲亲爱爱,而又吵吵闹闹地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当然我们懂得了这层道理,就应该认真并且勇敢地接受我们的人生,却也不是绝对地服从命运;既然是自己过去造作的业而感受到现在的果,人也可以从命运之中,以努力来改善命运。

六、无所求亦无所厌

佛的心里没有一切的罣碍,于一切得大自在,他看一切是平等的,无真无假。因此诸位,你们如果已经是佛的话,那就是无真无假;已经是菩萨的话,是真假不二;如果还是凡夫,应当仍是有真有假的。但是在有真有假的阶段,应该要有真假不二的心量和态度,来接应一切人、体验一切事,这样子会减少很多烦恼,会使生活充实美满。但我们从理论上,承认诸法因缘生,所以皆是假,这还不太难;然想在实际的生活习惯及心理上得到这样的体会,就必须用修行的方法,来达成这个目的,而打坐,便是最好的修行方法之一。

你们诸位来打坐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身体好一点?希望心里能够平静一点?能够得到一点落实?为了解脱生死烦恼?不管是为了什么!在打坐时不要有得失、成败之心,要以「不问收获,只顾耕耘」的心理努力修行;不要以功利心打坐,要以无所求、无所厌心,认真地在方法上努力。有的人听说打坐会使身体好,便来学打坐,坐了几天身体没有反应,便感到失望而放弃了,那就是得失心太重所致。我教人家打坐时,常说的几句话是:打坐不是注射麻醉针,有痛,打一针就止痛;打坐也不是外科手术,哪个部位有问题,一开刀就割掉了。打坐是要靠恒心慢慢来的,只要有恒心,有志者事竟成,岂止身体健康,成佛做祖,也非难事。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真与假(二)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