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佛教会会长仁俊长老,来自全美各地的诸山长老法师,沈家桢长者,以及诸位居士。今天贵会发起举行世界和平祈愿大法会,集合诸山及诸善信,虔诵《仁王护国般若经》,并要圣严做一次简短的演讲。我想就以「世界和平」为题,向诸位请教。
一、和平从个人做起
谈世界和平,并不是要像今日美国及日本的一些人士,谈反对原子战争,或反对核子武器的竞争等问题。《仁王护国般若经》中所讲述护国的方法,是以修持佛法来护国,以修行佛法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能得到利益,这才是身为佛教徒及出家人的本职。所以我们谈世界和平,并不是一定要像目前美国的反战分子那样游行示威,指责制造储存核子或原子武器之类的事。
「世界」二字的涵义,可大可小。小至个人内心世界,大至十法界的众生世界,乃至十方一切诸佛世界。从众生世界来看,有大有小,有内有外;从诸佛世界来看,有十方三世无量诸佛。所以谈和平,不能只谈反对原子武器、核子武器的竞争。因此,那些反对的人,即是制造社会纷争的人,也可能是推动战乱的人。一群人反对另一群人,于是有对立的产生,而战争的产生实根源于此,世界也更因此而不得和平。因此,谈到和平,人人都应当以佛法为出发点,以个人为中心点,来负起这项责任。
二、内在的自心世界
「世界」又可分为几层次:个人世界,众生世界,佛世界。个人世界又可分为内在的自心世界,及身体所属的业报世界。
首先谈内在的自心世界。佛法即心法,心法乃在链心;所以谈修行不能仅限于调理身体的行为。身体行为是外在的,容易发现,而内在的心理状态,则较不容易发现。因此,有些人从外表看来,似乎是好人,但事实是否如此,却值得怀疑。佛法的根本在心,若能善治其心,那么表现于外的行为自然相应得宜,不失法度。能治好我们的身心,则对身体所处的外在世界,便不会产生问题;身体所处的外在世界没有问题,则对所接触的众生也不会制造问题。如此便可减少一分纷争,增加一分和平,这是就众生的立场而言。
其次,进一步来检讨我们个人内在的自心世界,是不是和平呢?实在是既不和也不平。因为我们的内心世界,妄念纷飞,真正与佛法相应的念头并不多,甚至在打坐、念佛的时候,也多半与佛法不相应,如此怎么能和平呢?一般不曾修行、刚开始修行,或修行不得力的人,不容易发现到这些问题,所以他们自认为是善人、好人。我常听人家说:「何必吃素呢?只要心好就好了嘛!心好比吃素还重要。」像这类的人既不知自己的内心大有问题,也就不知道要修行了。唯有修行的人,才能发现自己心内的不和谐,因此,就连曾子也要一日三省其身了!佛弟子自检内心,称为忏悔发露,并以诵经、礼佛、打坐、念佛、持咒来调和自心。调心须先从自心的前念与后念间的不冲突矛盾做起;前半天及后半天也不冲突矛盾,昨天与今天也不冲突矛盾,如此渐调而达于内心的和平。若能如此用功,才是真正修行的人;如果个人的内心经常能处于和平的状态,这才是大修行人。凡是与烦恼心相应的,都不是和平,如贪、瞋、痴、慢、疑、邪见,无一不是烦恼心。「贪」包括五欲,其它诸烦恼,多半也与贪心有关,这些烦恼结不除,我们的心便经常处在不和平的状态而不自知。
其次,谈我们的身心,实际上我们的身心也是经常在冲突与不和平的状况中。欲以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身体,诸位或许认为能够办到,事实上是没有办法全部做到的。因此我们常会觉得力不从心、身不由己,心里想多做一点,然身体却不听命令。虽想藉著拜佛及打坐等修行方法来清净自心,却是妄念纷飞、疲劳昏沈等障碍,纷至沓来而阻碍我们用功,这也就是身心不和平的现象。
通常,没有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心来指挥自己的身体。生理上的冲动,如饿了想吃东西、渴了想喝水、冷了要穿衣服、疲倦了想睡觉等,都不是我们的心所能够轻易控制和指挥的,所以说人的身心是不和平的。生理能达于和平便是四大调和,四大若能调和,百病便不生,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心理有病,身体就不能没有病,因此,要想身心统一,就必须先有和平的内心世界。
三、处身的环境
再由个人世界向外扩展为身心所居处的外在自然世界。外在世界有我们喜欢与不喜欢的人、事与物;我们所处的外在世界,就佛法言,都是从自身业报所显现而有的。业报又可分为正报与依报,正报是我们自己的身心,依报则是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的世界既然是自己所带来的,那么我们所爱著、崇拜、追求及憎恶、厌弃的,都是自己原有的;既是自己原有的,则又有什么可贪爱、执著与不满意的呢?又有什么不能和平相处的呢?
众生心理之所以有不和平的产生,归结其原因不外:1.不知道因果业报;2.即使知道因果业报,自己却无法切身的体会它,那是因为修行不够的关系。我们自己的修持与对佛法的体认是相应的,如果内在工夫与外在知识不相应,就会产生矛盾、不安。
四、众生界的和平
现在再来谈人和人所处的世界,以及其它的众生世界。人类为众生之一,众生包括十法界: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的六凡法界,加上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四圣法界。此十法界是不是和平呢?可以说仅佛法界是真正和平的。《仁王护国般若经》卷上说:「三贤十圣忍中行,虽佛一人能尽原。」又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因此,在十地菩萨以前的众生,所居处的国土都会有界限,都不在究竟的净土中,所以也只是相对比较的和平。净土有许多类别层次,《仁王护国般若经》中的净土,乃指究竟的法性身土,是唯佛与佛乃能相知的净土;除此之外,其它九法界的众生世界,无一是真正处于绝对和平的究竟净土。
异类与异类之间的有认同感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同为人类的人与人之间的认同也不容易,人类之中有外来民族及土著、男女、尊卑、贵贱、贫富等的区别,既有如此的分类就不算是和平。一个真正清净、对佛法研究透彻的人,是不会有看不起与看得起等分别心的。人与人应当和平相处,而且要能与众生和平相待。虽然要与众生和平相处,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如方才所说,唯佛一人住净土,所以要修至佛的境界,才能获得真正的和平。但我们信佛学佛,当以佛理的和平作为努力的目标,所以我们也当以此自勉勉人,努力以赴。
五、和平始于方寸
总而言之,谈和平不要将眼光先投向外在可见的世界,应始于个人的方寸之内,其次才及个人的身心世界,再推展至身心所处的外在世界。然后再及于十法界的众生世界及十方三世的诸佛世界。个人若不起烦恼,才能不影响其它众生;若每一众生均能不以自己的烦恼去触恼其它众生,无尽的烦恼便可断尽了。故欲成佛,还是须先从调伏我们的内心世界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