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什么是禅?
(一)中国禅的源头思想
1.《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禅,大家都知道是不立文字,离言说相。凡是有问有答有表示的,都不是禅。
2.《楞伽经》云:「我于何等夜,得大菩提?于何等夜,入大涅槃?此二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现说。」这意思是佛陀自述他在什么时候成佛?什么时候入涅槃?从成佛到涅槃之间的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任何一个字。现在没什么好说的,未来也不会再说什么。
3.《观无量寿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又云:「是心是佛,是心做佛。」这就是说,佛心众生心,同是一个心。
4.《圆觉经》云:「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住无止,无作无灭。」
这段经文大意是说:生死和涅槃这两样东西,从众生看,是有生死的苦海,也有极乐的涅槃,但佛却不认为自己是从生死而证涅槃,或舍去了烦恼而得到了智慧。生死与涅槃,没有这回事,了生死和证涅槃的人也不存在,这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5.《大乘起信论》云:「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
通常说降魔、破生死狱、除烦恼网,是成佛以前必经的阶段。在禅法的角度来说,这些东西都是不必要的。所以《大乘起信论》的「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也就是不用语言、没有名字、不可以用头脑去想,叫作不可思议。这个实在便是禅法的特质。
6.菩提达摩的〈二入四行〉云:「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这是说禅没有你我、凡圣、来去的差别,也不像世俗的知识那样,不可用文字作教化的语句,也不是从经书典籍之中可以找得到的。
(二)中国禅的别名
禅虽然不能用文字来说明,中国禅宗所留下的书籍,却是佛教诸宗派里分量最多的。代表本来佛性的「月亮」,虽然不可用言说来表示,代表方便度众的「手指」,却可以藉著语言文字来完成。因此在禅宗的语录公案中,便出现了许多标示禅法的别名,我只选了以下若干例子来说明。
1.心:真妄不二,即妄即真。
真心是无心,有心可动是妄心。例如有人保证说:「我对你可是真心的哦!绝不骗你!」这是真心还是假心?当然是假心!真心是无心,又叫不动心,是彻底的解脱与智慧。若你还有相对的差别境界,有你有我,便落于虚妄的层次。「心」即是禅法的例子,可举者如下:
1二祖求安心,结果觅心了不可得。二祖慧可向达摩祖师求安心,达摩祖师问他:「将心来,与汝安。」他找来找去,找不到心,这时候便悟得了真心。
2傅大士撰〈心王铭〉。
3三祖僧璨作〈信心铭〉。
4四祖道信有〈入道安心要方便门〉。
5牛头法融有〈心铭〉。
6五祖弘忍有〈修心要论〉。
7六祖惠能主张:「一行三昧,于一切处,行往坐卧,常行一直心也。」
又说:「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此原出于《维摩经》的「直心是道场」及「直心是净土」。
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是直心,而是虚妄心。所谓直心是没有你我、利害、得失的;这直心实际上就是无心,就是智慧。
8马祖道一及南泉普愿,均以「平常心」三字示人。
实际上心就是禅法,禅法没有真妄的问题存在,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在禅法的立场,即真即妄,真妄不二,心就是心;修行的时候修这个心,悟了之后,还是悟这个心。
2.道:性修不二。
中国有把梵文「菩提」翻译成「道」,也把修行的方法翻译成「道」,禅宗所说的道,则常是禅法的别名,例如:
1马祖、南泉均以「平常心是道」示人。
平常心就是直心,讲平常心比讲直心更贴切。意思是说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就是道,就是禅法。有人要到深山去修道,认为深山有道,那么,马路上就没有道,城巿里没有道,家里人多事杂当然也没有道。这样的见解与「平常心是道」的观点是不相应的,所以古禅者要说「十字街头好参禅」了。
2禅者参方,寻师访道时,常以「如何是道」作问。
3有的祖师以「无心是道」作答。因此,没有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禅法,禅法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