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8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

因为不圆满,我们才可能进一步完美(1)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南怀瑾在讲佛经中的“因缘”时说:“佛经上称我们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娑婆两个字的中译就是堪忍。这个世界缺点很多,没有一个人生是圆满的。”按照佛经的说法,娑婆世界是三千世界的总名,娑婆,意指缺憾、堪忍。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缺憾和苦难,而人只有以此进行磨炼,孜孜向善,才值得赞叹。天堂虽然美好,却因没有比较而无所称赞,身处其中未必能体验其中之美;反之地狱则是另一番景象,天天水深火热,忍受苦难折磨,也谈不上梦想美好的东西。

  只有在娑婆世界中,有善有恶,苦中有乐,才能让人看到希望,从而激发人的意志,走上奋斗的道路。

  人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奋斗去达成目标,因为不圆满,我们才可能进一步完美;而当一个人完美无缺的时候,他自己也觉得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人生因为不圆满,人们才有追求梦想的热情,也只有接受人生的缺憾,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并为之奋斗,实现有意义的人生。如果你早上醒来,感到自己还不够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感到自己要做些什么弥补缺憾,这应该是件值得欣慰的事。

  缺憾在所难免,对此,智者早有所知,甚至刻意追求不圆满。日本有一派禅宗就奉行“不圆满”的道义,他们在挥毫泼墨之时故意留下几处败笔,意在暗示观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将这种理念充分发挥的一个人就是日本东照宫的设计者,他觉得自己的作品天衣无缝,简直可以说是太完美了,他担心这样有违天意,就故意将一根横柱的雕花刻反了。这种做法虽然有些偏颇,有点极端,却也印证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古训。

  有时,完美并不一定代表幸福,相反,它可能是可怕的。世上的事物某方面若是太好,另一种概率就会在负极聚集,因此有“物极必反”的说法。大文学家苏东坡希望达成这样一种圆满:鲈鱼无骨海棠香,而现实中却是:鲈鱼味美却多刺,海棠花艳却无香。世界往往因为不圆满才和谐,人生因为缺憾才真实。刻意追求圆满,反而容易被其所累,掉进“圆满的陷阱”。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因为不圆满,我们才可能进一步完美(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