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6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1)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颜回是孔子最为欣赏的弟子,孔子从不吝啬对颜回的赞许,他说:颜回吃饭只有一小筐,喝水也只是一小瓢,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但他却始终保持自己的乐观。所以孔子感叹说:颜回真是个贤良之士啊!

  贤良之士,必然具有君子之德。南怀瑾在讲述“君子坦荡荡”时说,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像春风吹拂,清爽舒适;像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内心保持这样的境界,无论是得意的时候或艰困的时候,都是很乐观的。

  对于这种心境,又有几人能够做到?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喜欢一个人赶着木车四处游荡,边饮边行,信马由缰。等到车停了,他举目四顾:路已经到了尽头,于是悲从中来,大哭一场。哭够了掉转车头,另寻他路。再碰上无路可走就再哭一场,让许多人不理解。阮籍之所以每每恸哭,大概他想到穷途末路吧,后人王勃说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相比之下,唐代诗人王维的境界就要高出很多。王维以写禅诗闻名,他有一首《终南别业》流传甚广: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尤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因其极富禅机和生命的智慧,而深受修行之人喜爱。

  人们评论王维,说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我们不妨还原一下诗中的画面。坐看云起时有化机之妙。王维晚年修道,隐居南山,喜欢一人独行。某日他溯流而上,走到尽头溪流断了。有可能这里是溪水的地下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也可能本是雨水汇集而成,在此处干涸罢了。但他并不以为失意,干脆就地坐下来,看天外云卷云舒,甚至悟出一番道理:水变成了云,云又变成水,世界如此,不必在意。这是一种自然自在、不执着、不苛求的超然心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任性逍遥、自在随缘的禅者形象,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者智慧。逍遥自在,随心赏景,独往独来,优哉游哉。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