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

爱的最高境界是无我(1)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责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

  宠是得意的总集,辱是失意的代表。一个并非淡泊名利的人,一旦得意就难免忘形,反之,修养不够的人在失意时也往往会忘形,也就是所谓的宠辱若惊。因为不能忘无,所以有所困惑,而在进入无我之境时,就会没有忧患,可承担天下重任。

  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南怀瑾,爱情哲学的内涵是什么?南怀瑾答复,人最爱的是“我”。所谓“我爱你”,那是因为我要爱你才爱你。当我不想,或不需要爱你的时候便不爱你。因此,爱便是自我自私最极端的表达。南怀瑾强调说,这里的“我”并不是单指身体。危急时刻,还可以壮士断腕,可见,为了求生,人不愿却不得不忍痛割舍与生俱来、唇齿相依的肢体。所以,即使贵如自己的身体,到了生死攸关之际,也不是人所最爱,就更不要说与恋人的卿卿我我了!所以明朝的诗僧--木有堂禅师会感慨: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苦重连城。

  南怀瑾举此例意在说明人们难以到达无我之境,言外之意即“爱的最高境界是无我”。譬如,有一对夫妻历经磨难,相濡以沫。当有人问妻子:“如果有来生,你还会嫁给他吗?”妻子的回答让人惊讶而赞叹:“不!来生我要变成他,要他变成我。我要品尝他为我经历的苦楚,同时让他体会被爱的幸福。”

  不只是爱情,生活和工作也是这样的道理。与其将其当做一种追求,不如把它看成一种享受。面对困境,要心平气和地投入到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中,工作也好,读书也罢,一旦全身心投入,就会慢慢忘记自己的存在。连自己都忘记了,周围的事物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的读书境界,想必如此!毛泽东年少之时,就经常在闹市区看书,心无旁骛,让人刮目相看。

  区分有我与无我,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里有精彩摘引。所谓有我之境,是指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也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无我之境是指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爱的最高境界是无我(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