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

明乎昼夜之道而知生死(2)


  道家对于生死的看法更加超然物外,甚至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围,被认为有失伦常。庄子的老婆死了后,庄子的好友惠子前来吊唁,结果看到庄子正坐在地上一边敲盆一边唱歌。惠子看不下去了,说:你这太不像话了吧,毕竟夫妻一场,活着的时候也为你持家、生子、养老,现在人刚死你怎么也得悲伤点啊。你不哭也就算了,但也不至于要唱歌欢庆吧,这太说不过去了吧!

  庄子说:你不理解我啊。她刚去世时,我也十分伤心,但后来一想觉得伤心不过证明自己还是个凡夫俗子,没有理解天地之道,没有明白生死之理。等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不伤心了。

  惠子还是不理解,问什么是生死之理。庄子回答说,生命未开始之时,没有形体,没有气息。只是因为阴阳交汇而生气,气而变为形从而孕育出生命。生命不断变动,现在的死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变化而已。人的生死就像一年四季,时节交替,生死相间。我老婆虽然死了,不过是在天地之间长眠,我为什么要伤心,这不是不理解命运的安排,不够通达的表现吗?所以我不仅不伤心,还要为她唱歌。

  惠子说,虽然你说得有理,但是感情上我还是接受不了。庄子继续解释:生和死的循环就像白天黑夜的交替,这是天理。我们的身体并不是个人的身体,是自然生育出来的,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人活着也就是借由自然付与你的一副皮囊而生长,活着和死去就像白天和黑夜,都是天地万物间的变化。人如果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生出悲伤之情,其实活着不值得高兴,死了也不用悲伤。明白了这个道理,以理化情,还怎么会有不能忍受的呢?

  不只是道家,在《论语》里也有对于超脱的生死观的记述。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志同道合,成为至交。在听闻子桑户去世的消息后,孔子派子贡过去帮助料理丧事。子贡去了一看,孟子反、子琴张边弹边唱:“你已经返回本真了,而我们还在做人。”

  子贡上前劝阻说:“好朋友去世你们却在欢歌,这不合乎礼仪吧?”二人相视而笑说:“是你不懂得礼仪啊!”子贡生气而回,向老师报告:“那两人真没修养,对着尸体歌唱,太不像话了!”孔子反而说:“他们是游于方外的人,而我们还在方内啊,方内外有别。我今天让你去吊唁,是我考虑不周啊。他们超然物外,认为生死只是变化的循环,生又何欢,死又何惧?我们不能糊涂地让他们遵行世俗礼节啊。”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明乎昼夜之道而知生死(2)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