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6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

修身篇(1)


  佛印与苏东坡,一位禅师,一位文豪,两人在一起常常打打机锋,互相切磋。有一次他们出游时看到一尊观音石像,佛印立即合掌参拜。苏东坡趁机刁难佛印:“人们都要拜观音,可是我看他手上也挂着念珠,看他合掌念佛的姿势,不知道他在拜谁还是求谁呢?”

  佛印反问道:“这个得要问你自己。”

  “我又不是观音,我怎么知道她在念谁?”苏东坡很诧异。

  “阿弥陀佛。”佛印长念一声说,“求人不如求己。”

  修己以清心为务,涉世以慎言为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尚书》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论语》

  孔子某日在和学生上课时感叹一声说:“我还没有见过真正刚直不屈的人啊!”弟子们很不解,像子路、申枨等人都应该算是性格刚强的人啊。尤其是年轻的申枨,他每次和人辩论总是坚持不让,即使对方是他的长辈或师兄,所以大家都对他退让三分。于是有弟子就接着孔子的话茬儿说:“我认为申枨是个刚强的人。”孔子回答:“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强,所以算不上刚强。”“不会吧?申枨并不像是个贪爱钱财的人啊?”孔子接着解释说:“欲望并不只是贪图钱财。像他那样有时不辨是非,一味争强好胜也就算是一种‘欲’啊。所以申枨不是刚强的人。‘刚’并不是盛气凌人的那种气势,而是一种能始终如一地克制自己欲望的心态。”孔子所说的克制欲望也就是清心,就像南怀瑾所说,一个人如果认不得自己的心,他就不知道如何做人,因此就要“学”。而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南怀瑾形象地说,普通人的心是乱七八糟地向外放了,像乡下农家放送鸡、鸭、牛一样,一早就给放在外面乱跑去了。因此,修心就是要把一个个游荡在外的鸡、鸭、牛赶回来,要把在外面的心求回来。求回哪里呢?朱熹说:“放在腔子里。”也就是心窝里。人心并没有多大,南怀瑾认为只有鸭蛋那么大,如果人一辈子放了太多事进去,不怕把心脏挤炸了吗?难怪现在许多人都死于心脏病,天天要求外散的精神锁在心里,能不心肌梗死吗?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修身篇(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