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2)


  中国历史上的风流名士数不胜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就是阮籍。身为竹林七贤的阮籍虽然行为乖张,无视世俗,却又是彻底健康的。《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颇能说明这一点。阮籍喜欢喝酒,经常赶车出游,一路畅饮。而平日闲下来,他就去邻居的小酒店喝上几杯,有时他还约上好友王戎同去,阮籍喝醉了就在老板娘的身边躺下睡觉,一点儿也不避讳老板娘是个美人。酒店主人开始放心不下,暗中观察,但发现阮籍只是喝酒、睡觉,别无他事,于是释然,对阮籍欢迎如故。阮籍将世俗规范看做伪善而加以蔑视。与此同时,他能遵从本心,打破并超越常规。醉倒在美妇身旁却别无他意的阮籍,保持和显示了是真名士自风流的精彩。

  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中对魏晋及那个时代敬畏有加,虽然那时动荡、变故,但士人的个性却得到了自由、尽情地张扬,故而涌现出太多的风流人物,以致后人要用“魏晋风度”来评判那个时代的人物。在那长长的一串名单中,与阮籍并列的名士辈出,王弼、嵇康、山涛、刘伶、谢安、支遁、顾恺之……当然更少不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陶渊明不是为了当官而当官,而是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甚至出门乞讨,“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虽然迫不得已,他“违己交病”异常痛苦地当官,却也要有所原则,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潇洒至此,非有“安贫乐道”之遗风不能为也。陶渊明的一生经历了“达”与“穷”的变迁,完成了“入世”与“出世”的融合。他在时仕时隐的经历和是仕是隐的思量后毅然归隐,“卜居于穷巷,寄身于草庐”,终于领悟了生命真谛,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忘怀得失”,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英雄难成,风流易得,而集英雄与风流于一身的又有几人?想来,曹操算得上是一位。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一句话让人过目难忘,他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样的话非曹操不能道也!他以简朴的文笔直抒胸臆,不加掩饰地将他一生的抱负示之于众,虽然锋芒毕露,却让世人难以反驳,英雄本色一览无遗。

  而在其英雄本色之余,曹操还开启建安文学风气之先,表现了名士之风流的一面。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短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龟虽寿》流传至今,文治武功自可彪炳史册。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2)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