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

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1)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中庸》

  “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南怀瑾非常推崇的境界,境界高远却又立足于现实,体现了超然物外和追求现实的统一。欲追求这种极高明的境界,就要在生活中高瞻远瞩,低调而高效地工作,凡事留有余地,为人交往平易近人。

  上古三帝尧、舜、禹都达到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尤其是三帝之始--尧。《史记》记载道,“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尧即位后首要之事就是命羲氏、和氏测算历法,制定四时--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方便百姓农耕,展现了其高瞻远瞩的抱负。

  尧做事平淡而低调,任人唯贤,亲自考察百官的政绩,惩恶扬善。身为天下之尊仍事必亲为,故天下太平,世风淳朴。史载尧之功臣9人,可谓人才济济。但他仍担心会有人才埋没,经常走访乡间,一边求贤问道,一边察访政治得失。尧曾到姑射之山去拜访名士,他自觉德行才智不如善卷,于是以学生对待老师的礼节让善卷居主位,而他则恭敬地站在下边听他讲述。他还设立谏言之鼓,让百姓不平则鸣;树起诽谤之牌,让人民指出他的错误。

  他治天下50年,问左右现在天下是否太平?百姓是否爱戴自己?旁人不知如何回答。尧于是外出微服私访,看到一个人吃饱了饭,以手敲地唱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百姓安居乐业,并且没有被人管理的感觉,可见尧的治理达到何种境界。

  到了晚年,尧也不迷恋权位,决定让贤,他觉得儿子难成大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才。他听从四方诸侯举荐后,亲自对舜进行考察,让其为官三年后,才放心让位,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胸怀大志而平易近人,身居高位却甘于平淡,这是何等的境界?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