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1)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宋勾践的人,他和当时的士人一样,喜欢游说君王,论述己见,但并不能达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难免经常郁闷。孟子就用上述这段话教导他如何才能安详自得。于是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就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一剂强有力的疗心圣药,对人对己,对整个社会都有莫大意义。

  在《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一书中,南怀瑾向人们讲解《易经》中的两个重点--时位与贵贱时,也提到了孟子的这段话。无非是告诉人们,如果时运不济,管不了外面的事,至少先把自己管好,随遇而安,乐得自在。而一旦有机会出来做事,人就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把自己全部贡献出去,服务整个社会。所以,他告诫年轻人不要怨恨也不要发牢骚,不要怕没有前途,只问你能不能站得起来,懂不懂得把握时间和空间。我们如果把这看做孟子的教育观,再与今天一切向钱看的世相比照,那么确实值得深思一番。

  这番话的字面意义不难理解,但要想真正地融会贯通却是难上加难,即使圣明如孔子也是在经历了若干年后才明白这番道理,而这番道理是在老子告诉孔子后,他又研习了《易经》才真正领悟的。

  老子晚年当了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正值壮年的孔子慕名而去,虚心求教。孔子自我陈述了一番后,老子指出,你潜心研究的古人都已成过眼云烟。时运到了,君子应乘时而起,做出一番成绩;时运不佳,就低调做事,老实做人。就像富人表现得很平凡,君子也大智若愚。最后,老子告诫孔子,戒骄戒躁,淡泊名利。

  孔子一时没有理解,也难以理解,因为道家的思想和孔子正想建功立业的抱负相冲突,他回去后对弟子形容,老子像龙一样变幻莫测,无人能识其全貌,远远超出他的认知所及。后来,孔圣人周游列国却四处碰壁,壮志难酬。历尽坎坷的孔子潜心研读《易经》后恍然大悟,这才彻底明白老子对他说的“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蔂以行”那句话。

  但儒家和道家对这种精神的理解还是有差异的,儒家所说的“独善其身”是“穷不失义”,是“修身见于世”,而绝不是道家的难得糊涂、玩世不恭。道家主张万法自然,追求逍遥自在,不论是非,所以才会产生不知是庄周变蝶,还是蝶变庄周的恍惚。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