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6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

内不为烦恼所惑,外不被环境所扰(2)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国王想要宫廷画师描绘一幅表现安静的画,最终有两幅画入选,一幅是安静的田园乡村,平淡祥和;另一幅却是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但在悬崖上的鸟巢里却有几只雏鸟睡得正酣。国王三思之后留下了后者。这可真应了诗人王籍的那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人一定要内外兼修,不为外界迷惑,时而高兴时而沮丧。试想一下,人的内心一直在和外在的事物相抗衡,如果外强内弱,人就被压垮了;如果外弱内强,人就稳住了。所谓智者不惑,其实是在考量我们内心有多少坚守。

  于丹说过,人永远都是在迷思之中,什么叫智者不惑?这个“惑”,上面或者的“或”,就是多元选择,下面一个“心”字底,托住了,这个选择就是你的;托不住,你就被选择带着满世界跑。《庄子》里有这样一句话,“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变乎荣辱之境。”全世界都表扬你的时候,你也不自满,全世界都责怪你的时候,你也丝毫不会沮丧。能如此,就是因为能够确定自己的内心和外在有什么区分,要能够明辨荣辱,不为所扰。

  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里,人们很少敢于挑战传统。但发明了望远镜的伽利略敢于怀疑一切,即使对古希腊伟大的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也不是盲目相信。亚里士多德看到石子比鹅毛降落得快,所以他说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这和人们的感受很像,也很自然地被人们接受。

  但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与其重量无关,鹅毛因为受空气浮力才下降得比石头慢。他不怕前人的盛名,也不惧别人的压力,坚持己见,并爬上比萨斜塔面对公众,将一大一小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扔下,证明了铁球同时落地,将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

  后人在评价伽利略时,除了称赞他的学识,也称赞了他的坚持和勇气。如果没有对自己的信心而是盲目追随先人的知识,那么他很难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不是他逆水行舟,抗拒潮流,说不定现在我们还会认为10磅的铁球肯定比1磅的铁球先落地,前者的速度是后者的10倍。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内不为烦恼所惑,外不被环境所扰(2)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