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生于1926年的越南中部。1942年,也就是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出家当了一名禅宗和尚。越美战争爆发后,他是越南佛教和平代表团主席,他和他的很多出家同修,放弃了与世无争的寺院清修生活,积极地投身到救助战争受害者的活动中去。与此同时,他们公开表达了他们渴和平的愿望。在此期间,他创立了青年社会服务学校、梵行佛教大学(Van Hanh Buddhist University)以及Tiep Hien(越南语,互即互入的意思)团体。1966年,他应和平联谊会(the Fellowship of Reconciliation)的邀请访问美国,向美国人民讲述了沉默的越南下层人民在战争中所受的痛苦以及他们的和平愿望。在此期间,他曾与数百个团体组织和个人进行了会晤,其中包括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McNamara),小马丁。路德。金博士(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等著名人士。在欧洲,他还会见了教皇保罗六世(Pope Paul VI)。后来他定居法国,并在那儿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禅修者活动团体--梅村。
战争结束后,一行禅师和他的巴黎越南佛教和平代表团的同仁们,想方设法通过合法途径,把救济金送到饥饿的越南儿童手中,但是没有成功。第二年,代表团又到达马来西来和新加坡,试图为骚乱的暹罗海湾的船民们寻救安全保护,但是他们的努力遭到各国政府的反对。由于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一行禅师开始了一段时间的静修生活。在长达五年多的时间里,一行禅师一直呆在梅村--他法国的隐居地,从事坐禅、写作、园艺工作,以及偶尔见见来访者。1982年,他应邀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尊重生命联合会”(the Reverence for Life Conference),在会议期间,他发现美国人对于禅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于是他便着手在美国组建禅修活动中心,并指导美国的禅修学生进行禅修。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一行禅师在欧洲和北美组建了许多“正念静修中心”,为佛教界人士、艺术家、心理医生、环保主义者和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从而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一行禅师也因此倍受人们的关注。
1967年,一行禅师被小马丁。路德。金(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路德。金博士说:“我不知道还有谁比这位温良的越南僧人更堪当诺贝尔和平奖。”
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是这样描述一行禅师的:“比起很多在种族和国籍上更接近我的人来说,他更像我的兄弟,因为他和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一行禅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宗教实践家和活动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作家。
到目前为止,他己用越南语、英语和法语写过八十多本书,其中包括《活得安详》(Being peace)、《太阳我的心》(The Sun My Heart)、《行禅指南》(A Guide to Walking Meditation)、《正念的奇迹》(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般若之心》(The Heart of Understanding)、《佛之心法》(The heart of the Buddha"s Teaching)、《生命的转化与疗救》(Transformation and Healing)、《当下一刻、美妙一刻》(Present Moment, Wonderful Moment)等等。
作为一名出家五十多年的比丘僧,一行禅师曾经在越南教育过两代出家人,这使他掌握了以简洁的、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奥的佛法的技巧。因为他经历过战争,并且敢于直面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因此,他的教导也就涉及到痛苦、调解以及和平的主题,并且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指导意义,是真正活泼泼的入世的佛教。一行禅师著作的英文编辑阿诺德。卡特勒(Arnold Kotler)这样评价一行禅师的作品:“他的教导,对于我们的繁忙的生活以及人类本位主义的理解方式来说,是一剂至关重要的解毒药。”一行禅师的书由于关注人类的存在状况,关注于人类心灵的苦难和疗救,加之他对佛法的深刻体验和深入浅出的诗意一般的表达,因此在欧美世界受到普遍的欢迎,销路非常好。比如,他的《活得安详》、《体味和平》(Touching Peace)、《正念的奇迹》、《生命的转化与疗救》、《步步安乐行》(Peace is Every Step)等等,已经被译成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在欧美畅销书排行榜中,曾两度进入前十名,在前十名中,他的书是唯一的非小说类畅销书,这在出版史上是很少见的。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目录
一行禅师简介.
正序 倒序
- 1. 一行禅师简介.
- 2. 《观照的奇迹》前言一
- 3. 《观照的奇迹》前言二
- 4. 推荐序:让觉知的阳光遍照
- 5. 推荐序:人间步步安乐行
- 6. 在静坐中让心止息片刻,心会变得清明
- 7. 愈急著让自己平静,就会变得愈加不安
- 8. 禅修,就是去观照并且随顺所有的细微之处
- 9. 平静的心,不等于没有思绪,不是感觉的漠然麻木
- 10. 静坐,不需强行压抑内心的念头和情感
- 11. 阳光即是绿叶,绿叶即是阳光
- 12. 静坐时出现的双重自我,哪一个才是真我?
- 13. 快将理性之剑放下,别把自己砍成片段
- 14. 别将你的心沦为战场
- 15. 禅修,不是要跟内心的问题奋战
- 16. 我学会在一切活动中保持觉知
- 17. 你会用多少时间喝杯茶?
- 18. 我们所洗的每一个碗都是奇迹
- 19. 神圣与世俗的疆界已泯除
- 20. 如何培养觉知?你得自寻答案!
- 21. 绽放一抹微笑,你就安住于觉知之中了
- 22. 数息,可以让你平静且专注
- 23. 身体不仅是追求真理的工具,它本身就是真理
- 24. 一棵薄荷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与一首诗完全相同
- 25. 每个人都必须找到一处心灵家园,让自己有个避风港
- 26. 藉由觉知,日常生活的行动都会产生新意义
- 27. 保有觉知,我们就是“佛陀”
- 28. 每当觉知之光点燃,专注和理解就会自然呈现
- 29. 修行的目的在于看清实相
- 30. 伟大的发明经常是透过直观而启悟
- 31. 在梦中能保持觉知
- 32. 一个人如何能想像那无法想像的事物?
- 33. 这世间并不存在任何全然客观的现象
- 34. 注释.
- 35. 别将自身的命运交托他人之手
- 36. 让你的窗户开著,随时迎接生命中的奇迹
- 37. 学习让感官之窗收放自如
- 38. 整个社会可以因一个人平静的存在而改变
- 39. 我们就是自己所呈现的事物
- 40. 别让觉知和觉知的对象分离
- 41. 我们的困惑来自于区分内与外的二元对立观念
- 42. 对禅修者而言,首要之事即放弃概念
- 43. 禅修所揭示的并非真理的概念,而是真理的直观
- 44. 语言和文字只是用来传递讯息的工具
- 45. 智慧,是努力不受知识束缚的结果
- 46. “知晓”,遍存于所有生物
- 47. 智慧无处不在,永远展现在世人面前
- 48. 我们自己把“心”落入概念的陷阱中!
- 49. 实相,是无法被概念捕捉到
- 50. 无生物呀,你们有灵魂吗?
- 51. 这个律动和生命是一种宇宙性的宣言
- 52. 重要的是必须“看透”实相,而不是去理解我所说的话
- 53. 注释2
- 54. 禅修,不是将自己与思想情感的世界隔绝
- 55. 每个细胞中都含藏一切细胞
- 56. 若这粒尘沙是不存的,那整个宇宙便不存在
- 57. 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
- 58. 禅修并非模仿,而是创造
- 59. 伟大深刻的领悟才会产生伟大的悲悯
- 60. 愈深入探究生命,就愈能了解生命的奇迹
- 61. 真正谋求和平,就必须了解所有生命互即互入的本质
- 62. 社会若要改变,人类的意识就必须全盘彻底改变
- 63. 当下是唯一永无止尽的事物
- 64. 须臾一念间就包含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 65. 无尽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只是知觉的形式
- 66. 亲证实相,必须有一颗不杂染任何观念的纯粹之心
- 67. 注释3
- 68. 松果之所以存在,不是为了供人类取暖
- 69. 事实上是了知实相的心灵创造了粒子世界
- 70. 禅修不是在衡量或思惟心的对象,而是直接体认它
- 71. 见山依旧是山,见水依旧是水
- 72. “空”并非不存在,而是缺乏永恒的特性
- 73. 禅修者明白,不论行、住、坐、卧皆应保持觉察
- 74. 否定椅子的存在,就是否定整个宇宙的存在
- 75. 他们即使在街上与佛陀擦肩而过,也认不出来
- 76. 与其告诉他答案,不如请他亲自尝尝看
- 77. 科学家才刚开始理解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回答
- 78. “电子”或“如来”都超越了存在与非存在的概念
- 79. 解脱生死不能单凭知识上的理解
- 80. 宇宙万物的样貌,可能都是心的投射而已
- 81. 心是一面让万物无所遁形的大圆镜
- 82. 实相本身是一条生命之流,永远处于流动状态
- 83. 宇宙的终极实相,唯有以大智慧之眼才能察觉
- 84. 每一个人的记忆并非专属自己的珍贵财产
- 85. 在幻象之中包含了宇宙万物
- 86. 透过一片叶子,看见心和宇宙完美地合一
- 87. 在一个粒子中我们能见到整个宇宙
- 88. 注释4
- 89. 最聪明的修行方法就是先仰赖自己内心那位老师
- 90. 修习正念,你永远都能再开始
- 91. 请不断地禅修,直到你能在一粒尘沙和最遥远辽阔的银河中看见自己
- 92. 慈、悲、喜、舍,是谛观万物相互依存的成果
- 93. 当觉知的瞬间,生命会以不可思议的实相呈现
- 94. 若你当下并非活在平静中,将来也永远办不到
- 95. 我们的力量并非在于武器、金钱或武力,而在于心灵的平静
- 96. 为什么?
- 97. 慈悲的人会在众生身上看见自己
- 98. 凝视你的手,就能契入无始无终的实相
- 99. 生与死不过是想像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 100. 当你呼吸的时候,也是为所有的人呼吸
- 101. 注释5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