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认为,从生死中解脱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当我在西贡的万行佛教大学任教时,看著那些瘦弱不堪的罗汉像,心想,一个人非得要苦修到这种力气耗尽的程度,才能摆脱各种欲望,达到解脱境界。
但是后来,当我在越南中部的芳贝禅修中心修行时,才了悟到,解脱生死并非某种抽象或遥不可及的事。生死只是概念,如果能不受这些概念的限制,就可以解脱生死的束缚。这是做得到的。
但解脱生死不能单凭知识上的理解。当你看见宇宙万物相互依存的本性,当你理解真空和妙有的意义,就已在自己的意识中播下解脱的种子。我们需要藉由禅修来让这些种子发芽成长。透过禅修的力量,或许能够冲破生死观念的藩篱,而“生死”,只是我们所创造的许多概念之一。
物理学家虽然能够理解基本粒子的互相交融和互即互入,但是却无法超越他们的知识范畴。从佛教解脱的观点来看,那只不过是做到了表面的功夫:研究佛教却未实修的人,也只是累积知识来装饰门面而已。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斩除有关生死、存在与非存在等观念,我们就有能力修行了。
我所提供的各种意象——太阳、橘子、椅子、毛虫,脚踏车和电子等,都可以是带领我们直接体悟实相的对象。将太阳观想成你的第二颗心,是你的身外之心:观想太阳存在于身体的每个细胞中:观想太阳在植物里,在吃进肚子的每一口滋养的蔬果中。你将会逐渐看到“终极真实之体”(即法身⒄),并且认清自己的“真实本性”。然后,生与死就无法再撼动你,你便能得到证悟。
十四世纪的越南慧中禅师写道:
生与死,
不断在摧毁我。
如今你再也无法撼动我了。
请深深禅观这两句话,直到你能看见慧中禅师存在于你身体的每个细胞中。
参公案的目的在于破除观念和概念化的倾向
中国禅宗的临济宗⒅善于运用公案做为追求开悟的方法。藉著公案,禅修者在心中守著一个话头,这样就可以产生极大的定力。
以下是几则问句形式的公案:
在父母生你之前,你是何面目?
单手击掌是什么声音?
万物归一,一归何处?
运用问句的形式可以让我们全神贯注。下面这些公案虽然不是以问句方式呈现,但是仍然具备问句的相同效果:
狗子无佛性。⒆
廓然无圣。⒇
藏头白,海头黑。(21)
所以,在参公案时,“疑情”就成为极重要的元素。
参公案的目的在于破除观念和概念化的倾向。虽然公案本身没有这样的意图,但是有时禅修者在参公案时,会太过耽溺于自己的思惟和概念中而无法自拔。往往只有当禅修者走不出来,完全被概念性思惟弄得精疲力尽时,才能够放下一切观念,回归自身。
我认为,这是参公案的一种缺点。
在谛观“互即互入”或“妙有”时,禅修者可以将任何事物当做观想的对象,但必须能够持续专注在这个对象一段时间。他可以选择太阳、叶子或毛虫为对象。这样的禅修并不像参公案那样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禅修者决心要让心中觉知的太阳一小时接一小时地照耀在对象上(保持观照),终究会成功的。
这种禅修方式能让修行者免于浪费许多光阴殚精竭虑地寻找答案,而这些答案往往无法透过理智思辩得到。太阳、叶子或毛虫能够带领禅修者直接进入非概念性的实相世界——活生生的亲证体验。
另一种重要的禅修法门称为“心物互摄”,旨在终结一切心与对象之间的分别。当我们望向蓝天、白云和海洋时,很容易就会把它们看成三种不同的现象;但如果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这三者具有相同的本质,彼此之间无法独立存在。
如果你说:“我怕刚才看见的那条蛇。”那你是将这条蛇视为物质,并且把恐惧看做心理作用。而禅修“心物互摄”,就是消融这种对立分别的方法。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22)认为,不仅是色彩、光线和温度,就连宇宙万物的样貌、内容和变动,都可能只是心对实相所做出的投影。由于量子理论的发展,如今没有人能再沿袭笛卡儿(23)的旧观念,认为心与物是截然二分的实体,彼此互不相依。
简单地说,在“我害怕那条蛇”这句话里,我们辨识出有一个“我”、一条“蛇”和“恐惧”。恐惧是一种心理现象,不仅与物质现象“我”和“蛇”紧密联系,也跟整个宇宙之网紧密交织,和宇宙拥有相同的本性。
“恐惧”这个概念本身即包含了“蛇”,以及这个人害怕被蛇咬的概念。如果我们试著保持客观,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确定什么才是一条蛇或一个人的本质,但恐惧却是能够分辨出来的直接体验。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目录
解脱生死不能单凭知识上的理解
正序 倒序
- 1. 一行禅师简介.
- 2. 《观照的奇迹》前言一
- 3. 《观照的奇迹》前言二
- 4. 推荐序:让觉知的阳光遍照
- 5. 推荐序:人间步步安乐行
- 6. 在静坐中让心止息片刻,心会变得清明
- 7. 愈急著让自己平静,就会变得愈加不安
- 8. 禅修,就是去观照并且随顺所有的细微之处
- 9. 平静的心,不等于没有思绪,不是感觉的漠然麻木
- 10. 静坐,不需强行压抑内心的念头和情感
- 11. 阳光即是绿叶,绿叶即是阳光
- 12. 静坐时出现的双重自我,哪一个才是真我?
- 13. 快将理性之剑放下,别把自己砍成片段
- 14. 别将你的心沦为战场
- 15. 禅修,不是要跟内心的问题奋战
- 16. 我学会在一切活动中保持觉知
- 17. 你会用多少时间喝杯茶?
- 18. 我们所洗的每一个碗都是奇迹
- 19. 神圣与世俗的疆界已泯除
- 20. 如何培养觉知?你得自寻答案!
- 21. 绽放一抹微笑,你就安住于觉知之中了
- 22. 数息,可以让你平静且专注
- 23. 身体不仅是追求真理的工具,它本身就是真理
- 24. 一棵薄荷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与一首诗完全相同
- 25. 每个人都必须找到一处心灵家园,让自己有个避风港
- 26. 藉由觉知,日常生活的行动都会产生新意义
- 27. 保有觉知,我们就是“佛陀”
- 28. 每当觉知之光点燃,专注和理解就会自然呈现
- 29. 修行的目的在于看清实相
- 30. 伟大的发明经常是透过直观而启悟
- 31. 在梦中能保持觉知
- 32. 一个人如何能想像那无法想像的事物?
- 33. 这世间并不存在任何全然客观的现象
- 34. 注释.
- 35. 别将自身的命运交托他人之手
- 36. 让你的窗户开著,随时迎接生命中的奇迹
- 37. 学习让感官之窗收放自如
- 38. 整个社会可以因一个人平静的存在而改变
- 39. 我们就是自己所呈现的事物
- 40. 别让觉知和觉知的对象分离
- 41. 我们的困惑来自于区分内与外的二元对立观念
- 42. 对禅修者而言,首要之事即放弃概念
- 43. 禅修所揭示的并非真理的概念,而是真理的直观
- 44. 语言和文字只是用来传递讯息的工具
- 45. 智慧,是努力不受知识束缚的结果
- 46. “知晓”,遍存于所有生物
- 47. 智慧无处不在,永远展现在世人面前
- 48. 我们自己把“心”落入概念的陷阱中!
- 49. 实相,是无法被概念捕捉到
- 50. 无生物呀,你们有灵魂吗?
- 51. 这个律动和生命是一种宇宙性的宣言
- 52. 重要的是必须“看透”实相,而不是去理解我所说的话
- 53. 注释2
- 54. 禅修,不是将自己与思想情感的世界隔绝
- 55. 每个细胞中都含藏一切细胞
- 56. 若这粒尘沙是不存的,那整个宇宙便不存在
- 57. 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
- 58. 禅修并非模仿,而是创造
- 59. 伟大深刻的领悟才会产生伟大的悲悯
- 60. 愈深入探究生命,就愈能了解生命的奇迹
- 61. 真正谋求和平,就必须了解所有生命互即互入的本质
- 62. 社会若要改变,人类的意识就必须全盘彻底改变
- 63. 当下是唯一永无止尽的事物
- 64. 须臾一念间就包含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 65. 无尽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只是知觉的形式
- 66. 亲证实相,必须有一颗不杂染任何观念的纯粹之心
- 67. 注释3
- 68. 松果之所以存在,不是为了供人类取暖
- 69. 事实上是了知实相的心灵创造了粒子世界
- 70. 禅修不是在衡量或思惟心的对象,而是直接体认它
- 71. 见山依旧是山,见水依旧是水
- 72. “空”并非不存在,而是缺乏永恒的特性
- 73. 禅修者明白,不论行、住、坐、卧皆应保持觉察
- 74. 否定椅子的存在,就是否定整个宇宙的存在
- 75. 他们即使在街上与佛陀擦肩而过,也认不出来
- 76. 与其告诉他答案,不如请他亲自尝尝看
- 77. 科学家才刚开始理解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回答
- 78. “电子”或“如来”都超越了存在与非存在的概念
- 79. 解脱生死不能单凭知识上的理解
- 80. 宇宙万物的样貌,可能都是心的投射而已
- 81. 心是一面让万物无所遁形的大圆镜
- 82. 实相本身是一条生命之流,永远处于流动状态
- 83. 宇宙的终极实相,唯有以大智慧之眼才能察觉
- 84. 每一个人的记忆并非专属自己的珍贵财产
- 85. 在幻象之中包含了宇宙万物
- 86. 透过一片叶子,看见心和宇宙完美地合一
- 87. 在一个粒子中我们能见到整个宇宙
- 88. 注释4
- 89. 最聪明的修行方法就是先仰赖自己内心那位老师
- 90. 修习正念,你永远都能再开始
- 91. 请不断地禅修,直到你能在一粒尘沙和最遥远辽阔的银河中看见自己
- 92. 慈、悲、喜、舍,是谛观万物相互依存的成果
- 93. 当觉知的瞬间,生命会以不可思议的实相呈现
- 94. 若你当下并非活在平静中,将来也永远办不到
- 95. 我们的力量并非在于武器、金钱或武力,而在于心灵的平静
- 96. 为什么?
- 97. 慈悲的人会在众生身上看见自己
- 98. 凝视你的手,就能契入无始无终的实相
- 99. 生与死不过是想像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 100. 当你呼吸的时候,也是为所有的人呼吸
- 101. 注释5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