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两个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从村子里来找谭苏一起玩。他们四个人跑到我家后面的小山坡上玩要,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他们回来要些东西喝。我拿出最后一瓶自制的苹果汁,给每个小孩倒满一杯,最后那杯倒给苏。由于她那杯是瓶底部分的果汁,所以里面有些果泥。当她看到杯里有小果粒,就噘著嘴不肯喝。不久,这四个小孩又跑回山坡上玩,但苏没有喝任何东西。
半小时后,我正在房间里静坐,听见苏在叫唤。苏想要喝杯冷水,但她连踮著脚都构不到水龙头。我就提醒她,餐桌上还有杯苹果汁可以喝。她看著苹果汁,发现里面的果泥已经沉淀,果汁看来清澈又可口。她走到餐桌旁,两手捧起玻璃杯。喝了半杯后,放下杯子问道:“这是另外一杯果汁吗,和尚叔叔?”
“不是,”我回答。“这就是刚才那杯。它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现在就变得清澈又美味了。”苏又看了一下杯子。“真的很好喝。它是不是像你一样在静坐呀,和尚叔叔?”我笑著拍拍她的头说:“应该说我在静坐时禅观著这杯苹果汁,才比较贴切。”
每晚苏就寝时,我都在静坐。我让她和我睡在同一个房间,靠近我静坐的地方。我们讲好,当我静坐时,她就要乖乖去睡觉,不打扰我。在那种宁静的氛围中,她通常在五到十分钟内就会安然入睡。等我静坐完毕,就替她盖好被毯。
谭苏是“船民”①的小孩,年纪不到四岁半,去年四月跟著父亲飘洋过海抵达马来西亚,她的母亲还留在越南。当她父亲辗转来到法国时,就托我们照顾苏几个月,他自己则到巴黎去找工作。我教她越南字母,还有一些越南的通俗民谣。苏非常聪明,两个星期后,就能够慢慢拼读托尔斯泰(Leo Tolstoy)写的《傻子王国》(The Kingdom of Fools),我将它从法文翻译成越南文。
谭苏每天晚上都看著我静坐。我告诉她,我正在“静坐”,但没有解释其中的涵义,或是为何我这么做。每晚当她见到我洗脸,穿上僧袍,并点燃一柱香让满室馨香时,她就知道我马上要开始“静坐”了。她也明白,这是她刷牙洗脸,换好睡衣,然后安静上床睡觉的时间。我从来不必提醒她。
毫无疑问,苏认为那杯苹果汁就像她的和尚叔叔一样,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就清澈了。“它跟你一样在静坐吗?”我认为,不到四岁半的谭苏不需任何解释就能了解静坐的意义。苹果汁在静止片刻后就变得澄澈:同理,如果我们在静坐中让心止息片刻,心也会变得清明。这份心灵的澄明让我们身心轻安,带给我们力量和宁静。当我们自觉轻安舒畅,周遭环境也会变得清新。孩童喜爱亲近我们,并不只是为了拿到糖果或听故事,而是因为他们能感受到这股“清新”。
今晚有位访客到临。我把剩下的苹果汁倒满一杯,放在静坐室的桌子上。这时苏已经熟睡,我邀请我的朋友非常安静地坐著,正如那杆苹果汁。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目录
在静坐中让心止息片刻,心会变得清明
正序 倒序
- 1. 一行禅师简介.
- 2. 《观照的奇迹》前言一
- 3. 《观照的奇迹》前言二
- 4. 推荐序:让觉知的阳光遍照
- 5. 推荐序:人间步步安乐行
- 6. 在静坐中让心止息片刻,心会变得清明
- 7. 愈急著让自己平静,就会变得愈加不安
- 8. 禅修,就是去观照并且随顺所有的细微之处
- 9. 平静的心,不等于没有思绪,不是感觉的漠然麻木
- 10. 静坐,不需强行压抑内心的念头和情感
- 11. 阳光即是绿叶,绿叶即是阳光
- 12. 静坐时出现的双重自我,哪一个才是真我?
- 13. 快将理性之剑放下,别把自己砍成片段
- 14. 别将你的心沦为战场
- 15. 禅修,不是要跟内心的问题奋战
- 16. 我学会在一切活动中保持觉知
- 17. 你会用多少时间喝杯茶?
- 18. 我们所洗的每一个碗都是奇迹
- 19. 神圣与世俗的疆界已泯除
- 20. 如何培养觉知?你得自寻答案!
- 21. 绽放一抹微笑,你就安住于觉知之中了
- 22. 数息,可以让你平静且专注
- 23. 身体不仅是追求真理的工具,它本身就是真理
- 24. 一棵薄荷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与一首诗完全相同
- 25. 每个人都必须找到一处心灵家园,让自己有个避风港
- 26. 藉由觉知,日常生活的行动都会产生新意义
- 27. 保有觉知,我们就是“佛陀”
- 28. 每当觉知之光点燃,专注和理解就会自然呈现
- 29. 修行的目的在于看清实相
- 30. 伟大的发明经常是透过直观而启悟
- 31. 在梦中能保持觉知
- 32. 一个人如何能想像那无法想像的事物?
- 33. 这世间并不存在任何全然客观的现象
- 34. 注释.
- 35. 别将自身的命运交托他人之手
- 36. 让你的窗户开著,随时迎接生命中的奇迹
- 37. 学习让感官之窗收放自如
- 38. 整个社会可以因一个人平静的存在而改变
- 39. 我们就是自己所呈现的事物
- 40. 别让觉知和觉知的对象分离
- 41. 我们的困惑来自于区分内与外的二元对立观念
- 42. 对禅修者而言,首要之事即放弃概念
- 43. 禅修所揭示的并非真理的概念,而是真理的直观
- 44. 语言和文字只是用来传递讯息的工具
- 45. 智慧,是努力不受知识束缚的结果
- 46. “知晓”,遍存于所有生物
- 47. 智慧无处不在,永远展现在世人面前
- 48. 我们自己把“心”落入概念的陷阱中!
- 49. 实相,是无法被概念捕捉到
- 50. 无生物呀,你们有灵魂吗?
- 51. 这个律动和生命是一种宇宙性的宣言
- 52. 重要的是必须“看透”实相,而不是去理解我所说的话
- 53. 注释2
- 54. 禅修,不是将自己与思想情感的世界隔绝
- 55. 每个细胞中都含藏一切细胞
- 56. 若这粒尘沙是不存的,那整个宇宙便不存在
- 57. 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
- 58. 禅修并非模仿,而是创造
- 59. 伟大深刻的领悟才会产生伟大的悲悯
- 60. 愈深入探究生命,就愈能了解生命的奇迹
- 61. 真正谋求和平,就必须了解所有生命互即互入的本质
- 62. 社会若要改变,人类的意识就必须全盘彻底改变
- 63. 当下是唯一永无止尽的事物
- 64. 须臾一念间就包含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 65. 无尽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只是知觉的形式
- 66. 亲证实相,必须有一颗不杂染任何观念的纯粹之心
- 67. 注释3
- 68. 松果之所以存在,不是为了供人类取暖
- 69. 事实上是了知实相的心灵创造了粒子世界
- 70. 禅修不是在衡量或思惟心的对象,而是直接体认它
- 71. 见山依旧是山,见水依旧是水
- 72. “空”并非不存在,而是缺乏永恒的特性
- 73. 禅修者明白,不论行、住、坐、卧皆应保持觉察
- 74. 否定椅子的存在,就是否定整个宇宙的存在
- 75. 他们即使在街上与佛陀擦肩而过,也认不出来
- 76. 与其告诉他答案,不如请他亲自尝尝看
- 77. 科学家才刚开始理解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回答
- 78. “电子”或“如来”都超越了存在与非存在的概念
- 79. 解脱生死不能单凭知识上的理解
- 80. 宇宙万物的样貌,可能都是心的投射而已
- 81. 心是一面让万物无所遁形的大圆镜
- 82. 实相本身是一条生命之流,永远处于流动状态
- 83. 宇宙的终极实相,唯有以大智慧之眼才能察觉
- 84. 每一个人的记忆并非专属自己的珍贵财产
- 85. 在幻象之中包含了宇宙万物
- 86. 透过一片叶子,看见心和宇宙完美地合一
- 87. 在一个粒子中我们能见到整个宇宙
- 88. 注释4
- 89. 最聪明的修行方法就是先仰赖自己内心那位老师
- 90. 修习正念,你永远都能再开始
- 91. 请不断地禅修,直到你能在一粒尘沙和最遥远辽阔的银河中看见自己
- 92. 慈、悲、喜、舍,是谛观万物相互依存的成果
- 93. 当觉知的瞬间,生命会以不可思议的实相呈现
- 94. 若你当下并非活在平静中,将来也永远办不到
- 95. 我们的力量并非在于武器、金钱或武力,而在于心灵的平静
- 96. 为什么?
- 97. 慈悲的人会在众生身上看见自己
- 98. 凝视你的手,就能契入无始无终的实相
- 99. 生与死不过是想像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 100. 当你呼吸的时候,也是为所有的人呼吸
- 101. 注释5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