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6
14:1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观照的奇迹 》

注释4

①约翰·惠勒(John Wheeler,19ll一):美国著名宇宙物理学家、相对论专家,曾是二次大战时期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画(Manhattan Project)和氢弹计画的主持人之一。他在1967年正式为“黑洞”(black hole)这个天文现象命名,并为人们在了解黑洞上做出了许多贡献。
  ②无分别智(nirvikalpajnana):指舍离主观、客观的表相,而达到一切平等的真实智慧。
  ③艾弗瑞德·凯斯勒(Alfred Kastler,1902~1984):法国物理学家。1966年,因为发现和发展用于研究原子中赫兹共振(Hertzian resonances)的光学方法,使人们对于原子结构有新的认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④依他起性(inter-origination,paratantra):唯识宗所立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之一。指依于他缘而生起一切如幻假有等现象的诸法。
  ⑤李朝(1010~1225):越南第四代封建王朝,在前三代(吴、丁、黎朝)奠基和发展的基础上,经四十余载,至十一世纪中叶,开始步入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君主制的强国。
  ⑥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l861~1941):印度大诗人,出身加尔各答贵族之家,留学伦敦。曾创森林学校,以自由和仁爱为中心,提倡东方精神文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奖的东方文学家。1924年曾到中国游历,作品包括《颂歌集》、《新月集》、《园丁集》、《漂乌集》。
  ⑦灵鹫山(Vulture Peak):又称耆崛山,坐落在恒河平原、比哈邦那烂陀和菩提伽耶之间,是印度佛教的圣地,相传释迎牟尼曾在此地传法讲道。
  ⑧乔达摩(Gotama):即释迦牟尼,又译为瞿昙,是释迦族的姓氏。
  ⑨优昙花(Udumbara):又作优昙跋罗花,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德干高原和斯里兰卡等地。根据佛教经典记载,此花为祥瑞灵异所感而开,乃是天花,为世间所无:必须如来、圣人下生人间,以大福德力的缘故,才能使此花出现。
  ⑩魅(charm):夸克的“口味”名称,但和我们所尝的口味完全是两码子事,只是借用而已。
  ⑾色彩:跟电荷相似,只是形式上更自由,原因是色荷共有三种,通常为红、绿、蓝,不过这些名称代表的特性,跟我们熟知的颜色毫不相干。
  ⑿宏观领域(macro-realm):原本是物理学名词,指传统的物质世界,相对于量子物理所研究的微粒子世界(微观领域)。后来,宏观和微观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中。
  ⒀真如(suchness,bhutatathata):指广布于宇宙中的真实本体,是一切万有的根源。真,真实不虚之意:如,不变其性之意。
  ⒁罗伯·欧本海默(Robert~Oppenheimer,1904—1967):美国物理学家,他制成首枚原子弹,也是他倡议限制使用原子弹。他对原子核理论及原子弹所需铀的临界质量数做研究,其后授命率领小组于1945年制成首批原子弹,被视为“原子弹之父”。
  ⒂《大般若经》:全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凡六百卷,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全经旨在说明世俗认识和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真相的认识,才能把握绝对真理,达于觉悟解脱之境。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亦为诸部般若经集大成者。
  ⒃白隐禅师(Hakuin,1685~1768):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禅僧,也是日本临济宗的中兴祖师。一生不慕名利,终老都住在乡下的小寺庙里,以写作和说法度化众生。
  ⒄法身(the body of ultimate reality,Dharmakaya):又称法性身,就是证显实相真如的理体,无二无别,常住湛然。也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这念心。
  ⒅临济宗: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临济义玄(?~867)为宗祖。中唐以后,此宗门风兴隆,蔚成一大宗派。本宗经常使用通过师生(或宾主)问答的方法,衡量双方悟境的深浅,针对悟境程度不同的参学者进行说教。接引学人的方法,单刀直入,机锋峻烈。本宗即以禅风自由,至清代而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
  ⒆狗子无佛性:原公案是说,有人问赵州禅师:“狗有没有佛性?”赵州禅师答:“没有。”那人又问道:“不是说众生皆有佛性吗?”赵州禅师说:“因为牠有业识在”在这则公案中,赵州禅师是想藉狗子的佛性来打破学人对于有无的执著。而赵州所指的有无,不是物的有无,而是超越存在的佛性。
  ⒇廓然无圣:原公案是说,梁武帝问达摩祖师:“什么是圣谛第一义(神圣至高无上的真理)?”达摩祖师回答:“廓然无圣(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这则公案的主旨,是要人参透、放下神圣和平凡的分别心。
  (21)藏头白,海头黑:原公案是说,有个僧人问了马祖道一禅师一个佛法上的问题,马祖道一说:“我今天很疲倦,无法回答你的问题,你去问智藏禅师吧。”结果智藏禅师又叫僧人去问百丈怀海禅师,怀海禅师却告诉僧人:“这个我不会”僧人就把这个情形向马祖禅师报告,马祖禅师就说:“藏头白,海头黑”这则公案的意思是说,那个僧人问的问题就如智藏的头是白的,怀海的头是黑的,还有什么好问的?一切不都是现成的?真正的佛法是现成的,不需用语言文字说明,根本没有佛法、开悟、道、禅这些东西。
  (22)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数学家、自然科学、哲学家,他的研究涉及逻辑学、数学、力学、地质学、法学、历史、语言和神学等多种领域,目的是寻求一种可以获得知识和创造发明的普遍方法。最重要的数学贡献是独立发明微积分,数学史上将他与牛顿并列为微积分的创始者。
  (23)笛卡儿(Rene du Perron Descartes,1596—1650):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想和模型,提出了以数学为基础,以演绎法为核心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成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产生巨大作用。
  (24)吠檀陀(Vedanta):印度六派正统哲学体系之一,是构成大多数现代印度教派别的基础,对印度的思想、宗教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吠檀陀哲学本来是为了解释古印度经典《奥义书》而产生的。其说以“梵”为纯精神性的最高我,亦为宇宙生成的根源:又身体的存在也是由梵而来,此两者的关系,犹如宇宙万物与宇宙精神所形成的“不一不异”关系,故倡“梵我不一不异说”。
  (25)有趣的是,在最近的统一理论(unification theories)中,超弦被假设是时间和空间的源起。超弦理论认为,宇宙间的基本粒子,包括电子、原子、质子等,都是由“弦”所组成的。换句话说,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弦”。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超弦理论,实现了理论大统一,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
  (26)表识(Vijnapti):意指“了别”或“认知”的活动、“了别”活动所成的关系,以及引申为了别活动的对象或结果。我们能识别、了别外境,是因“识”对外境的作用所显现,所以对于这种状态的识称为表识或记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27)电磁波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天体所发射出的电磁辐射,包含所有可能的波长或频率。所有电磁波依照波长顺序排列起来,就成为电磁波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常将电磁波谱量分成若干波段。依波长顺序可分为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人类肉眼可见的波长约在400至700纳米(nm)之间,只是波谱的一小部分。
  (28)大圆镜:形容遍照宇宙一切万物的圆融智慧,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色相,所以称为“大圆镜智”。这是唯识宗所谓的四种智慧之一。
  (29)三种性质(tri-svabhava):也就是“三性说”,是唯识宗的重要主张,认为一切存在的本性与状态,从其有无或假实的立场分成三种,称为三性,又作三自性。即遍计所执性(对于无实体的存在,计执为“实我”、“实法”而起妄执之心)、依他起性(指各种缘生所起之法)和圆成实性(指圆满、成就、真实的真理)。
  (30)随眠(anusaya):即烦恼的习气,指种子而言。此烦恼的种子随逐我人,眠伏潜在于阿赖耶识中。
  (31)四法界:即华严宗的宇宙观。华严宗认为全宇宙统一于一心,若由现象与本体来观察,则可分为四种层次:事法界(指差别的现象界)、理法界(指平等的本体界)、理事无碍法界(指现象界与本体界具有一体不二的关系)和事事无碍法界(指现象界本身的绝对不可思议。即一切诸法皆有体有用,虽各随因缘而起,各守其自性,事与事看似互为相对,然多缘互为相应以成就一缘,且一缘亦成助多缘)。
  (32)法藏(643~712):唐朝僧人,为华严宗第三祖。早年师事智俨,听讲《华严经》,深入其玄旨。一生宣讲《华严经》三十余遍,致力于华严教学的组织大成。
  (33)原文为“灭除妄见,返回自己的本源”的“妄尽还源观”,no.1876,《新修中文大藏经》。
  一刹那不只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还含纳了物质与空间。
  粒子本身并不存在任何独立于观察者心灵的性质。这意味著在粒子的世界里,事实上是了知实相的心灵创造了粒子世界。
  “觉知当下”不仅是在禅修期间,而是无时无刻都要维持。
  椅子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与宇宙其他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中。
  我们依循著呼吸,谛观自身和世界无始无终的本质,就能明白解脱生死的束缚已近在眼前。
  总有一天,实相会超越所有“概念化”与“量化”的范畴而彰显自身。
  有人问你:“橘子尝起来滋味如何?”你与其告诉他答案,还不如剥下一瓣橘子,请他亲自尝尝看。
  生死只是概念,若能不受这些概念的限制,就可以解脱生死束缚。
  研究佛教却未实修的人,也只是累积知识来装饰门面而已。
  禅修者可以将任何事物当做观想的对象,但必须能够持续专注在这个对象一段时间。
  一念的瞬间包含了所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整个宇宙。
  从概念中所产生的实相的表象,则是由“时”和“空”、“生”和“死”、“诞生”和“毁灭”、“存在”和“不存在”、“一”和“多”这些概念框架而成的结构。
  虽然任何意识所觉受的内容都有是实相自身,但所感知到的,却绝非实相的整体。
  所谓有意识(观照),永远是指对某个对象保持觉知,所以,不该认为可以让自己的意识进入一个没有对象的“纯粹”境界。
  籍由对万物相互依存的观照,深入观照实相,我们就能逐渐摆脱我执(执著有一个独立的自我存在)和法执(把世间万物看做不相干的个别存在)的罗网。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注释4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