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品中国高僧: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十四位佛教高僧 》

道安(两晋,314—385)(7)

兄弟俩一个比一个俊朗,都是大眼高鼻,目光清澈。姓贾,是附近的人,也是官宦家庭,后来遭了变故,父母双亡。两兄弟就跟着舅父生活,舅父也是读书人,要二人勤奋读书。哥哥成了附近有名的才子,精通六经,尤擅老庄之学。舅父又带着他到洛阳一带游学。当时的大隐士范宣子因雅好经术、拒绝做官而名重大江南北。慧远想远渡江东投奔范宣子,但是南边又打起来,道路阻塞,慧远不能南下。听说道安在此立寺传教,听者云集,二人想来听听,要是好,就皈依佛门。不好,就走人。道安讲的《般若经》,果然征服了兄弟二人。

  慧远豁然开悟后说了句名言:“儒道九流,皆糠秕耳。”

  没有多久,道安就赞叹:“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意思是把佛教在中国传播开来,就是慧远了。这个赞叹,和当年佛图澄对他的赞叹有一比。

  一天,山下来了一位僧人,自称敏见,说武邑太守听说法师对佛学有精深的体悟,请法师前往武邑传法。道安沉思一下说,不是贫僧不肯去,贫僧学道肤浅,怕宣讲不好,反而不美。敏见一定坚持要道安去。道安只好去了。

  这次宣讲之后,他的团队也滚雪球般大了起来。

  道安一生也许不够波澜壮阔,但他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坚持一心向佛,是值得称道的。说不清什么原因,升平元年,道安又回到了邺城,住在受都寺。数年前,鲜卑人慕容儁厉害起来,灭了冉魏,迁都邺城,称霸河北、山西。史称前燕。整个北方分裂成四个国家。到处是血雨腥风。

  个人在这种时局中十分渺小,道安只有向佛,求得心里宁静。但又无时不在警惕着时局的变化。一不小心,自己和团队就有可能遭灭顶之灾。三年后,道安又率弟子们惶惶离开了邺城,到邺城西北的牵口山躲避。

  冀州连年大旱,又逢虫灾,几乎颗粒无收。道安犯了愁,这么多人在一起,吃饭就是问题。但散开也不行。散开后个人的存活度更小。于是又和弟子们南下到了河南,先在王屋内林山(今河南济源西北)一带,不久,又渡黄河入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栖居修学。

  道安之所以被称为领袖,除了他的思想贡献外,就是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用十五六年带出了四五百人的团队。此团队将成为后来佛教队伍的种子,在全国很多地方开花、结果。

  道安的转机就要到了。51岁是他的转机。起因是前燕的军队打过来了,前燕要统一河南。道安又要转移漂泊。道安对时局做了判断:到东晋去,相对安全。何况东晋的王室信佛。由十几年的经验看,不依靠国主,佛法就得不到弘扬。佛法虽是出世,但完全不和俗世搭界,也是不可能的。俗世就是国主说了算。

  四月初,面黄肌瘦的五百和尚,穿着破破烂烂的僧衣,迤逦向建康走去。一路乞食,肯定会遭人白眼。好在他们已经习惯了。但为了安全,他们还是昼伏夜行。四月半间,正是热天,他们到达南阳的新野。

  新野是个小城,白河从旁边流过。道安没有想到会在这里接到一个人的邀请信。这人叫习凿齿,是襄阳的名士,早年在桓温手下做别驾。桓温是晋明帝的女婿,炙手可热。可习凿齿和桓温意见不合,就去做了荥阳太守,后因腿有残疾,辞官回家。此人长于著述,是佛法的俗家弟子,也叫居士。不知怎么听说道安名声大得不得了,正在南下。就派人送来了信,习凿齿在信中自称弟子,将道安大大赞扬了一番,请道安到襄阳去。新野到襄阳一百多里。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是说湖北人精明的。而历史上的荆襄集团更了不得。从春秋战国时的楚国起,这里的文化就显示出强劲和诡异。文化精英也格外多。屈原、诸葛亮都是闪亮人物。此地又很富庶,肯定不会饿肚子。道安很愿意到这个地方来。再说习凿齿的恭维话也让道安高兴。

  道安决定到襄阳去。

  但他还没有忘记到国主身边的事。他吩咐法汰带着四十多名弟子南下扬州;法和到四川去。团队散开来,也是播撒种子。法汰、法和都有很好的修行,和道安差不多年龄,足以独当一面。两人跟随他近二十年,感情极深,都哭了。道安只好说,扬州有很多风流人物,法汰你去那里很合适。蜀地的山水好,法和喜欢山水。都又笑了。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道安(两晋,314—385)(7)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