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品中国高僧: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十四位佛教高僧 》

慧远(东晋,334—416)(4)

一道山涧,有风呼呼吹来,还有林涛声,两人坐在大石头上谈《易经》,说变化,极为兴奋。仲堪善辩,慧远指着古龙泉说,君之辩如此泉涌。殷仲堪也对慧远的学识深为敬服。

慧远尽管“影不出山,迹不入市”,但也喜欢和名人、当权者交往。他想影响他们。

两人就这么交往了一次,殷仲堪后来被桓玄所杀,慧远深为惋惜。

大概受提婆游学的启发,道生和慧观数人也要出去游学,慧远很高兴。游学是增进学识的一个好方式。数年后,道生、慧观到长安,在罗什手下担任主要译经助手,深得罗什喜爱。两人向罗什说起师父慧远。罗什说,道安是东方圣人,慧远是东方菩萨。

大概慧远老来神态很是威严,或者是道德学问让人有些怕。有位叫慧义的僧人,个性强悍,又修了多年学问。他和慧远的弟子慧宝认识,就对慧宝说,人们只要一听说你师父,就望风拜服。我就不信你师父这么厉害。这天,他一大早就来听慧远讲经,准备挑刺,结果“每欲难问,辄心悸汗流,竟不敢语。出谓慧宝曰:‘此公定可讶。’”(《高僧传》)

也许慧义的学问有不足,反正慧义没有提问。反而说“此公定可讶”。讶:惊奇。

桓玄征伐殷仲堪大概是398年,桓玄很得意。当时桓玄为荆州四郡都督,征仲堪途中经庐山,派人上山请慧远下山相见。

慧远说自己有病,不能下山。桓玄要亲自上山,左右随从对他说,听说他和殷仲堪很好,你上山不大好吧。桓玄说,殷仲堪不过是个死人罢了。桓玄、仲堪早些时候很要好,可见桓玄的傲气凌人。

桓玄一步步上山,本不打算向远公敬礼的,但见了远公的严肃神韵,不觉自然而然地致敬起来。桓玄还向慧远弹了指,弹指是从印度传来的,表示致敬的意思。不少王宫大臣都会这个。桓玄问:“不敢毁伤,何以剪削?”《孝经》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意思是剃发出家是不孝的。

慧远答:“立身行道。”这句话也出自《孝经》。桓玄称善。原来准备好问难的话,不敢再说了,就说要去征讨殷仲堪。慧远不回答这个敏感的话题,回避了。桓玄又问:“何以见愿?”慧远答:“愿檀越安稳,彼亦无他。”问到意愿。慧远才说愿檀越(施主)你安稳,对方也不要有事。

桓玄下山后对左右随从说:像远公这样的人,实是我生平所未见过的。

桓玄大概不会想到慧远的安稳是说,这样的你争我夺于你自己也不好。六年后,如日中天的桓玄被另一个更大的军阀刘裕杀死。这年他36岁。

东晋僧人多,这就造成了社会矛盾。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很多人为了逃役而落发,也有把寺庙当做避风港,犯了罪逃去的。还有少数不法僧人破戒,破坏出家人形象的。不一而足。

桓玄下山后,就在考虑佛教泛滥的问题。他是从政的,从政治角度考虑,要沙汰僧人。另外也是想树威,为自己登台做准备。

这也是自佛教传来后,中国捏着权柄的人首次提出整顿沙汰僧人,所以影响大。

他和僚属们讨论说:一县有数千人出家,这样下去,既阻碍了社会发展,污染了民风民俗,又败坏了佛教形象。他提出了沙汰沙门的原则和办法:能说经者、经常修习练功者、不和流俗一道者,这些人不在沙汰之列。但是“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桓玄对慧远还是尊重的。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慧远(东晋,334—416)(4)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