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品中国高僧: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十四位佛教高僧 》

智顗(陈、隋,538—597)(4)

陈宣帝也信佛。上行下效,朝廷权贵,都对智顗表示十分的敬重。光禄王固、侍中孔焕、尚书毛喜等,曾奉敕“一日停朝事”而毕集于瓦官寺,听智顗宣说佛法。特别是仆射徐陵,据说在梦中奉先祖之命要对智顗“一心事之”,因而对智顗“资敬尽节,参不失时序,拜不避泥水,若蒙书疏,则洗手烧香,冠带三礼,屏气开封,对文伏读,句句称诺”,几乎是将智顗当皇帝一样对待了。

智顗在慧思门下受学多年,在禅观方面颇有造诣。但初到建康时,人们并不认可他。

有一老僧法济,在禅学方面很有名气。智顗去见他,法济躺在那里不起身,问智顗道:有人正在入定,听见金陵北方六七里处的摄山有地动的声响,知道山中有人练无常观。这是什么禅定?

智顗说,定充其量只是边定,并没有真正深入禅定。要知道,凡是得到一点定境,就要向人夸耀,定功就会散失。

法济一听,赶紧起座礼拜,说自己曾经得到这种定,但是一向人说出,不知怎么,定功就散失了,如今才知道原来如此。

由是“声驰道俗,请益成蹊”。他既开讲经论,更“创弘禅法”,深受欢迎。据说当时四方前来求学者不计其数,有些人废寝忘食,万里而至,只为求“一句之益”。建康的义学高僧,江南的一代大德,原来都是钻研义理,在学问上下工夫的,现在都想学坐禅,到这里来求教。

按一般道理,智顗在这里既然显赫,就一直住下去。但不是这样。他要到山里去了。世界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他要战胜自己。

最初在瓦官寺,有四十人共同坐禅,得法者为二十人,次年百余人共坐,得法者仍然是二十人。又次年,二百人共坐,反而只十人得法;其后,徒众倍增而得法者日少。一年不如一年。再下去的情形是可怕的。

战胜不了对手,是你的剑不够锋利。智顗要进山磨有自己特色的剑了。

这特色,在闹市里是得不到的。他有“大苏山妙悟”的经验。不仅要静,或许还要灵山秀水的滋润。闹市里只有喧嚣和焦躁。大山里的一缕阳光、一丝风能抵达人心灵的终点,拨响某根心灵之弦。

他要走,僧俗都阻拦,陈宣帝还有诏书不让走,但都不成。智顗就有这种果决,如同当年要出家一样。没有人能拦得住。

智顗和慧辩二十多人到了浙江会稽(绍兴)的天台山。

我去过绍兴,那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天台山自然也美。美的地方就有神话。定光禅师在天台山久居达四十年之久,很有威望。智顗到来的前二年他就对山民预告:“有大善知识当来相就,宜种豆造酱,编蒲为席,更起屋舍,用以待之。”善知识,是指有极高道德修养的和尚。巧的是智顗动身前也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山水极佳的地方,一僧人摇手伸臂招呼他上山,醒来以梦中所见告诉门人。门人对他说,那是会稽的天台山,于是他便离京前往。到了天台山,与定光相见礼毕,定光便问他,您还记得我早年在山上摇手相唤吗?智顗点头。这个故事有些离奇,但有些事很难说。高僧在定中所见的事,外人是说不大清楚的。

智顗便在定光所住之北结庵而居。一住就是十年。

十年磨一剑。这十年建立了天台宗完备庞大的理论体系,使天台宗成为佛教东来后,最早具有中国本土佛学特色的宗派。智顗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有“一念三千”“五时八教”义理,细说下来,俗世之人定嫌枯燥。我只说“五时八教”中的五时,这是种判教理论,判是判别、判定。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智顗(陈、隋,538—597)(4)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