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品中国高僧: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十四位佛教高僧 》

慧远(东晋,334—416)(7)

卢循举事后,大概两人还有交往。有僧人不愿意了,就说:“循为国寇,与之交厚,得不疑乎?”(《高僧传》)

慧远面色沉稳:我佛法中情无取舍,岂不为识者所察?此不足惧。意思是佛法中对待有情是无取无舍的,难道不为有识之士所觉察到吗?因此,就不用惧怕与谁交往了。

后来宋武帝刘裕追讨卢循,驻扎在柴桑。部下打小报告:慧远在庐山,和卢循交往很深厚。

刘裕则说:远公为世上楷模的人,肯定不会。而且他还派遣使者驰书致敬大师,并赠送钱米。看来刘裕不是个小心眼的人。

404年,桓玄兵败被杀,东晋安帝从江陵回京师建康之际,镇南将军何无忌上山来,劝慧远在安帝途经庐山时,下山觐见皇帝,但慧远借口生病而婉拒。何无忌喜欢疾言厉色,却也没有办法。

不过安帝不但不见怪,还特地派遣使节上山慰问慧远。慧远感动而修书答谢,安帝又复函致意,信中说:“本冀经过相见,法师既养素山林,又所患未痊,邈无复因,增其叹恨。”(《高僧传》)本希望相见的,但法师身体不好,只能遗憾了。不知道要相见是不是安帝自己的意思。

朝中有关佛儒的争执还没有断。

将军何无忌,也对沙门的事感兴趣,让人送来篇《难袒服论》,就是有关僧人的服装问题,内中有“故《老》明兵凶处右,《礼》以丧制不左”的句子,意思是《老子》说用兵和凶事尚右,《礼记》说朝礼不贵左。现在沙门袒服尚右,和丧礼一样,是违背孝道的。

慧远回信说:

世之所贵者,不过生存,生存而屈伸进退,道尽于此。浅深之应,于是乎在。沙门则不然。后身退已,而不谦卑。时来非我,而不辞辱。卑以自牧谓之谦,居众人之所恶谓之顺。谦顺不失其本,则日损之功易积,出要之路可游。是故遁世遗荣,反俗而动。(《弘明集》)

意思是世人所最看重的,不过是生存,围绕着生存而如何屈伸进退。佛教则不是这样,不争先,退功名,不卑不亢;任何时候无我,能承受各种侮辱。把自己看做奴仆可谓卑谦,居众人之所厌恶的地方谓之顺从。谦顺而不忘却根本宗旨,则为道日损的功力容易积累,超脱世俗的道路可走。所以佛教遁世以求道,抛弃荣辱,违反世俗而行动。佛教看重的是精神,不是着装。

何无忌收到信后,没有几个月,就在和卢循的对阵中被杀。

昙邕回来了,从长安带回来了罗什翻译的一百卷《大智度论》,慧远极为高兴。《大智度论》是论释《大品般若经》的论术。

最初,慧远向罗什写信,并赠送了袈裟、漉器。慧远在信中提了不少有关佛法的问题,比如禅定中看到佛像的问题等。罗什一一作了回答。

在相互讨论中,慧远获得了不少教益。罗什虽然赞赏他是东方护法菩萨,但慧远看得出两人对佛的认识有分歧。慧远相信灵魂不灭,相信神。罗什说是“戏论”,意思是开玩笑。他不理解慧远的有神论是中国佛教的传统。慧远自幼通儒,尤善老、庄。入了佛后,希望以佛统儒。他离不开传统。而罗什没有这个基础,所以他对中国的土壤开出佛花,有些怀疑,也感到孤独。有个时候,罗什想要回西域,慧远听说后,去信劝慰,请他留下来。不知是听了慧远的话,还是怎么的,罗什终于没有走。

姚兴送来龟兹的金绣佛像,还有一封书信。信中,姚兴请慧远为《大智度论》写序。

慧远为《大智度论》作了序。不过又认为此书太繁杂,不便于初学者研习,乃删繁就简,编成二十卷,名曰《大智度论要略》。姚兴看了序和《要略》,大为赞赏。

6

408年的一天,慧观忽然回庐山了。同时和慧观一起来的是天竺高僧佛驮跋陀罗,还有四十几位僧人,都是高僧的弟子。佛驮跋陀罗又名觉贤,精通小乘理论,很早就以禅律驰名西域。在罽宾受到智严的邀请,历经三年,来到中国。到长安后,一度和罗什合作得很愉快,但很快有了分歧。姚兴站在罗什一边,还作出了处分的决定,将佛驮跋陀罗摈出长安,意思是不许佛驮跋陀罗在长安传教。

据说佛驮跋陀罗刚走,姚兴就知道错了,要人追回佛驮跋陀罗。

慧远以为不当对佛驮跋陀罗处分,当下就给姚兴和罗什二人写信,请他们纠正。数月后,昙邕带来回信,姚兴撤了对佛驮跋陀罗的处分。

据说佛驮跋陀罗终生不忘远公的知遇之恩,遗嘱圆寂后骨灰安放东林寺。其舍利塔建在东林寺,是历史上第一位葬在庐山的外国僧人。

慧远对佛的神圣情感,非我等俗人能够想象。佛经上说天竺有佛的影像,经过流沙大流漠再向西一万五千八百五十里,在一个石室中。慧远对佛影很关切,甚至很想去瞻仰,可惜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天竺来的僧人说见过佛影,极为光明赫烁。

慧远听说后,很为兴奋,请了工匠,在一处傍山川又临水的地方,营筑龛室。然后又让妙手画工画了佛影,“淡彩图写,色疑积空,望似烟雾,晖相炳琼,若隐若现”。慧远又让远在京师的谢灵运作了《佛影铭序》,对佛影做了赞颂。

413年,慧远已经80岁了,但身体还不错,每天还要坚持修持。

忽然传来罗什在长安圆寂的消息,慧远很悲痛。罗什比他小十岁,却提前往生了。又听说罗什的尸骨火焚后,惟有舌头不焦,又欣慰了。他着手将和罗什的通信,编成了一本书,叫《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二卷。后改名为《大乘大义章》流通于世。

416年八月六日,慧远大师圆寂。为自己的佛教人生画上了圆满句号。

大师临终前,弟子们请饮豉酒和米汁,都不许。念半截经,就辞世了。年八十三。

慧远去世后,谢灵运至为悲痛,挥毫作了《庐山慧远法师诔》,其序中说:“可谓五百之季仰绍舍卫之风;庐山之,俯传灵鹫之旨,洋洋乎未曾闻也。”绍,继承。舍卫和灵鹫,佛经常讲经的地方。,盘曲不平。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慧远(东晋,334—416)(7)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