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品中国高僧: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十四位佛教高僧 》

道安(两晋,314—385)(8)

后来法汰到了建康,住瓦官寺,宣讲《放光般若经》。晋简文帝也不时亲临讲堂。来问学和拜师的有数千人之多。于387年圆寂。法和到四川也闹出很大动静。道安一生两次分徒,这是第一次。

  还说道安。当下四百多人连夜向襄阳赶。要过白河。白河夏天常常无端涨大水。说无端也有端,是上游下了雨。开始只有腿肚深的水,过了一半的时候,有人大叫,涨水了。漫到膝盖以上了。道安急忙大叫,快跑,快跑。好在人们也有经验,争先恐后跑起来。刚过去,大水就真的轰隆下来了,跟着雨也劈头盖脸下来了。人们又跑起来。

  岸边正好有个庄子,闪电中,道安看见一家庄园的大门前有两个马桩,中间放个装马料的马篼。道安灵机一动,上前叫道,林百升先生开门,林百升先生开门。少顷,大门打开,走出一先生,惊奇地看着这些和尚,问:谁叫我?道安点头说我。这人说,你们从何处来?我也不认识你啊。道安一笑,我们从北边来,我们是不认识。但你不就是林百升吗?林百升以为道安是神僧,急忙让人们进去,还吩咐下人做好吃的款待。一个弟子悄悄地问道安,你怎么知道人家的名字?道安微微一笑,两个马桩,二木为林,篼可容百升马料。可不就是林百升吗?弟子们听了,不由得连连点头。

  4

  习凿齿是正统的史学家,喜欢刘备,讨厌曹操,说曹是篡汉。道安也正统,说胡人就是夷狄,闹得中国不安生。两人有很好的共同语言。

  刚见面的场面有些意思,《晋书·习凿齿传》说,道安自我介绍,“弥天释道安”,习凿齿回“四海习凿齿”。口气都不小,似乎也能透露出魏晋文人高狂不拘的消息。

  交锋过,两人才开始谈学论道,从此便时常往还,成为至交。

  襄阳的十几年是舒心惬意的,气候湿润,生活无忧,能专心念佛弘法。道安结交了不少上层人物。东晋的上层,包括历代帝王,都信道、信佛。

  朱序是梁州刺史,镇守襄阳,义阳(今河南桐柏)人,将门之子。此人很有城府,却又干练。道安和朱序结交,两人有些故事。现在道安称朱序为护法,意思是护卫佛法的人。

  道安充分展示交际手段,由朱序赞助,创建了檀溪寺,原来住的白马寺太狭小了。现在的寺有四五百间房舍,很具规模。

  当时的铜很稀缺,凉州刺史杨弘忠,却送来一万斤,说要做个承接甘露的承露盘。天下太平,就降甘露。汉武帝喜欢喝这种露水,说能延年。

  其时承露盘已由法汰在建康营造,不需要再造了。道安就请工匠将一万斤铜,铸成一尊一丈六尺高的佛像。大概是东晋第一尊大佛像,甚为庄严。据说佛像每天晚上都放出光芒,照耀殿堂。道安要大弟子慧远作了《襄阳丈六金像颂》,在佛像前念诵。这篇颂词在佛教史上很有名。

  据说后来佛像自己移动到后面的山上,吸引四方人士都来瞻仰礼拜。僧人又把佛像迁回寺院。这又是一种奇异的说法。宗教有时候很有意思,它能自由想象。能想象就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但想象归想象,移动是不大可能的。四五吨重的东西,条件又相当原始,要移动是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的,更别说自动。

  道安很感慨,对弟子们说:我就是今天晚上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造一尊佛像是道安的夙愿。

  谢安是东晋的大政治家,此时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还握有军权。习凿齿给谢安写信,盛赞道安:“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大威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我在这里见到释道安,他决非一般法师,有徒众数百人,斋讲不倦。他没有什么变化之术,却可以惑常人的耳目;他没有什么重大的权威和势力,却可以整群小之参差。师徒肃肃,自爱、自尊、自重,洋洋济济,这种情况是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的。

  道安还说不上是“政僧”,他只是思想有转化,原来消极出世,对俗世有批判眼光。现在虽然眼光不一定会变,但为了佛教的发展,比较积极入世。后人对道安依附国主的做法褒贬不一,但佛教依附国主自道安开始,却是真的。

  道安在襄阳每年给僧俗讲两次《放光般若经》,“四方之士,竞往师之”。《放光般若经》也是讲的智慧。道安五十来岁,正是对教义理解精到的时候,加上他身上的光环和口才,听者自然很多。

  孝武帝听说后,下诏给予道安王公一样的待遇。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道安(两晋,314—385)(8)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