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6
11:41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的宗教:珍藏版 》

人们要什么?(1)

如果我们把印度教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浩瀚的文献、复杂的祭礼、散漫的民俗、丰富的艺术——把它压缩成单一的断定,我们会发觉它说:你要什么就有什么。

这听起来很有指望,但是却把问题又抛回我们手中。因为我们要什么呢?给一个简单的回答容易,给一个好的回答却不容易。印度跟这个问题生活了不知道有多久却还是在等待答案。她说,人们要四样东西。

他们开始时要享乐。这很自然。我们生来就备有苦-乐的反应器。如果我们疏忽了它们,把手放到火炉上或是从二楼的窗户走出去,我们就会死。那么,还有什么比跟随享乐的刺激而把生命交付给它更自然的呢?

总是听说——因为通常都是这样以为的——印度是苦行的、他世的、否定生命的,我们会以为她对享乐主义者采取责备的态度,但并非如此。的确,印度不以享乐作为她最高的善,但这与谴责享乐可是不同的。对那些要享乐的人,印度实际上是说:去追求吧——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它乃是生命四项合法的目标之一。世界充溢着美和满载着感官的享乐。而且在这个世界之上,还有每增高一层就增加百万倍乐感力量的世界,这些世界我们到时候也会经历到的。就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样,享乐主义需要好的见识。“不是说每一个冲动都去追逐而不会受到惩罚。目前的小目标一定要为长远的利益而牺牲,伤害到别人的冲动必须控制住以免受到敌视和后悔。”只有愚蠢的人才会为了当前的利益或耽于恶习不能自拔,以至于去说谎、偷或骗。但是只要遵守了基本的道德规范,你可以自由地尽量追求享乐。印度教典不仅不谴责享乐,还藏有如何扩大其力量的提示。对于那些几乎专门追逐享乐、心思单纯的人来说,印度教所表现的只不过是能保证健康和繁荣的一种养生术罢了;而对于光谱另一端那些心思复杂的人来说,它详尽阐述一种感官的美学,其直言无讳的程度是骇人的。如果享乐是你所要的,不必压制你的欲望,以明智的方式去追逐它。

印度是这样说的,并且等待着。待时间的到来——每一个人,即使不一定在今生——都会明白享乐并非所要的一切。每一个人到最后会有这项发现的原因,并非因为享乐是邪恶的,而是因为它太琐碎浅薄而不能满足人的整全人性。享乐主义是个人的,而自我是太小的一个对象,无法对之有持续不断的热情。克尔凯郭尔曾经尝试过一阵子感性的生活,把享乐当作生命的主导原则,却只体验到极端的失败,这一点他在《致死之疾》一书中作了描写。“在享乐的无底海洋中,”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无法探测到可以停泊的地方。我感到那种一个享乐追逐一个享乐的几乎不可抗拒的力量,感到它所能产生的那种虚假的热情、无聊和随后而来的折磨。”就连很少被认为有深度的花花公子,也公开下结论,正如最近就有一位说:“昨日的光辉在我今天看来,如华丽而不值钱的装饰。”无论它有多么美妙,最终每一个人想要的都不只是万花筒般的暂时快乐经验。

到了此刻,个人兴趣通常转到人生的第二个主要目标:那就是俗世的成功:有财富、名誉和权力这三大方向。这也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不应该被斥骂或谴责。而且,它的满足会持久些,因为不像快乐,成功是一种社会成就,并且它本身关涉到别人。因为这个缘故,它所支配的范围和重要性就不只是快乐所能表述的了。

对现代西方人来说,这一类的目标已无须争辩。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性格并不是淫逸的。国外来的客人发现英语系的人并没有十分享受生命,他们太忙了。他们没有沉浸在感官主义中,而是在成功之中。在西方需要争辩的不是成功的报酬超过感官,而是成功也有它的限制——“他的价值是什么?”并不就只是“他拥有多少?”

印度承认追求权力、地位和财富的动力是根深蒂固的,就它们本身而言不应该受到轻视。尘世间小小的成功对于供养家庭以及承担市民责任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俗世成就也带给人一定的价值感与自尊心。不过最终,这些报酬也有它的极限。因为它们都含有我们可以细列的限制: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目录
人们要什么?(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