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6
11:3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的宗教:珍藏版 》

对于锡克教的补充(1)

印度教徒趋向于把锡克教徒(Sikhs,字面意思是信徒)当作是他们自己大家庭中有点不听话的孩子,不过锡克教徒却不承认这种说法。他们把他们的信仰看成是,出自一项原初的神之启示而开创的另一新宗教。

启示传授于宗教导师南纳克(GuruNanak),Guru这个词一般流行的解释是无知或黑暗(gu)的驱除者,以及启蒙(ru)的携带者。南纳克于1469年出生以来即是虔敬而内省的,他约在1500年在河中沐浴时神秘地失踪了。三天之后再出现时,他说:“这里既没有印度教徒又没有穆斯林,我要追随谁的路走好呢?我将追随神的路,神既不是印度教徒也不是穆斯林,我追随的路乃是神的路。”他继续解释,他这些论断之所以有权威,乃是出自他失踪的三天里被带到神的殿堂的事实,在那里神给了他一杯琼浆(nectar,amril,锡克教的圣城Amritsar之名即由此而来),并告诉他说:

这是敬神之名的杯,喝下它。我与你同在。我祝福你并把你举起。记得你之人都能享受我的宠爱。去罢,欢欣于我的名,去教别人也同样如此。把这个当作是你的天职。

南纳克一开始就把他的道路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道路区别开来。这一点标明了一个事实,就是:锡克教出现于伊斯兰教统治之下的印度文化。南纳克本人则出生自刹帝利阶层。锡克教的家乡是旁遮普,所谓“五河之地”,位处印度西北部,伊斯兰教侵入者很牢固地控制着那部分地区。南纳克重视他的印度教传统,也承认伊斯兰的高贵性。摆在面前的是两种宗教,各自在其本身都受到神的启示,但是两者冲突却都会引发仇恨与屠杀。

如果双方同意协调彼此的差异,大概也不可能在锡克教之外找到更合理的神学折中方案了。在保留印度教的永恒的真理上,传授给南纳克的启示肯定了那超越人所想象的至高无上而无形无相的神的终极性。不过,在保留伊斯兰教的启示上,它扬弃神的化身、种姓差别、把形象作为崇拜的辅助手段以及神圣化吠陀的观念。虽然在这几方面与印度教分离了开来,锡克教的启示却回过头来支持轮回的教条,而不同于伊斯兰教。

这种在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教旨之间作出相对的均衡区分,使得教外的人怀疑南纳克在他深刻而直觉的心灵中,即使不是有意识的,也已经设计了一套信仰,希望能够解决在他的地区由宗教所产生的纷争。至于说锡克教徒们自己,他们承认其信仰的调和性格,不过却将源头归之于神。只有在第二义上,导师南纳克是导师。“真正的导师”是神。其余的,是按照神通过他们说话的比例之多少,来决定其作为导师的资格。

正式的锡克导师共有十位,从导师南纳克开始,通过他们的宗教服务,锡克社区得以形成。到了这一系的第十位,导师高宾·新(Guru Gobind Singh)宣布他乃是这一系最后的导师;他死了之后已经成形了的圣经(Sacred Text)就取代了人间的导师,作为锡克社区的首脑,名之为《圣智集》,这套经文从此就成为锡克教徒所膜拜的活导师,在神的意志和话语都活在里面的意义下它是活着的。经文的内容大部分是诗篇与赞歌,是几位导师在内心深沉平静时冥想着神,不由自主地歌唱出对神的颂词。

锡克教在其大部分的历史中都受到沉重的打击。在其信仰一度特别受到强烈迫害的时候,第十位导师呼吁那些毫无保留、全心把他们的生命奉献给锡克教信仰的人公开站出来。对那接受召唤的“挚爱的五名”,他给予特别的入会仪式,因此而创立了纯净教团,一直延续到今天。它接受任何愿意遵守其教规的男女,要那些参与的人戒绝酒、肉和烟,并佩戴“五个K”,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在旁遮普文之中,五者都以“K”开始。五者是不剪的发,一把梳子,一把剑或匕首,一个钢手镯,裤裙。最初,这五种东西都有保护以及象征的一面。梳子与不剪的头发(标准的样式就是用头巾包在一起),用来保护头颅;这里又结合了瑜伽的信仰,相信不剪的头发可以保存生命力并且使它向上发展。梳子本身则象征洁净和秩序。钢手镯提供一面小盾牌,而同时把带镯子的人与神“镣铐”在一起,提醒信众手是永远用来为“神”服务的。裤裙,代替了印度的围腰布,意思是吾人永远要穿好以备行动。匕首,现在大半是象征性的,原先是需要用来自卫的。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目录
对于锡克教的补充(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