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阅读:《 人的宗教:珍藏版 》
通过心身训练走向神的途径(5)
我们已经展示了四种瑜伽作为选择,但是却要以一开始就说过的一点来做结论,就是:印度教不把它们看成是彼此不相容的。没有人是单单内省的、情绪的、活跃的或是实验性的,而且不同的生命情况要求不同的资源来作用。一般来说,大多数人会觉得走一条路比走其他的路更为满意而就紧守着它;可是印度教鼓励人去试验四者,而尽量将之结合起来以适应自己的需要。主要的区分是在“知的”与“爱的”,内省的和情绪的类型。我们已经看到“业的”功夫能够适用于任何这些种模式,而做点冥想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是有价值的。因此,正常的模式是以哲学的或者崇拜的模式来铸造其宗教,把他们的功夫应用在所选择的那一类上,去冥想到可以实行的程度。我们在《薄伽梵歌》中谈到,有的人“通过冥想实现了大我。有的人以哲学的方式实现了大我。又有人遵从瑜伽的正确行为而体现到它。还有人如他们的导师教导他们那样地崇拜神。如果这些人忠诚地修炼了所学,他们就会超越死亡的威力”。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通过心身训练走向神的途径(5)
正序 倒序
- 1. 〈导读〉宗教的最佳面貌:台大哲学系教授傅佩荣(1)
- 2. 〈导读〉宗教的最佳面貌:台大哲学系教授傅佩荣(2)
- 3. 〈校订序〉人的宗教: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刘述先(1)
- 4. 〈校订序〉人的宗教: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刘述先(2)
- 5. 〈原文再版序〉宗教是生活的模式:休斯顿·史密斯(1)
- 6. 出发点(1)
- 7. 出发点(2)
- 8. 出发点(3)
- 9. 出发点(4)
- 10. 出发点(5)
- 11. 印度教(1)
- 12. 人们要什么?(1)
- 13. 人们要什么?(2)
- 14. 人们要什么?(3)
- 15. 人们真正要什么?(1)
- 16. 人们真正要什么?(2)
- 17. 内在的超越(1)
- 18. 内在的超越(2)
- 19. 走向目标的四条道路(1)
- 20. 走向目标的四条道路(2)
- 21. 通过知走向神的途径(1)
- 22. 通过知走向神的途径(2)
- 23. 通过爱走向神的途径(1)
- 24. 通过爱走向神的途径(2)
- 25. 通过爱走向神的途径(3)
- 26. 通过工作走向神的途径(1)
- 27. 通过工作走向神的途径(2)
- 28. 通过心身训练走向神的途径(1)
- 29. 通过心身训练走向神的途径(2)
- 30. 通过心身训练走向神的途径(3)
- 31. 通过心身训练走向神的途径(4)
- 32. 通过心身训练走向神的途径(5)
- 33. 生命的阶段(1)
- 34. 生命的阶段(2)
- 35. 生命的位置(1)
- 36. 生命的位置(2)
- 37. 在汝之前一切话语都消退了(1)
- 38. 在汝之前一切话语都消退了(2)
- 39. 在宇宙中成长了(1)
- 40. 在宇宙中成长了(2)
- 41. 在宇宙中成长了(3)
- 42. 世界--欢迎和再见(1)
- 43. 世界--欢迎和再见(2)
- 44. 世界--欢迎和再见(3)
- 45. 走向同一顶峰的许多途径(1)
- 46. 走向同一顶峰的许多途径(2)
- 47. 对于锡克教的补充(1)
- 48. 对于锡克教的补充(2)
- 49. 醒悟了的人(1)
- 50. 醒悟了的人(2)
- 51. 醒悟了的人(3)
- 52. 沉默的圣人(1)
- 53. 沉默的圣人(2)
- 54. 反抗的圣人(1)
- 55. 反抗的圣人(2)
- 56. 反抗的圣人(3)
- 57. 四圣谛(1)
- 58. 四圣谛(2)
- 59. 八正道(1)
- 60. 八正道(2)
- 61. 八正道(3)
- 62. 八正道(4)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