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淡定的人生处处禅 》

淡:一句弥陀作大舟(1)


  家乡的小河

  好友老曾约我,去北京西城的广济寺见一位师父。从大门一直走进去,穿过一道小月亮门,进得最里面的一个小院落,见到的那位僧人,大约六旬开外,神清气爽。朋友介绍说,他就是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净慧法师。我在那时工作多多,麻烦更多,身心疲惫之下,问法师说,如果一块石头从山顶上滚下来,特别想半路停下,应该怎么办?法师淡淡地说,还是让石头滚下去再说。

  渐渐地,院落里有了些人的时候,净慧法师站在台阶上,先是道了辛苦,说大家来此一趟不容易,为了结缘,简单地说几句,题目就叫“污染”。

  老人家说,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三四十年前,每一个村落都有一条或几条小河,水清澈见底,还有少许鱼虾,孩童们在水里玩来耍去,平添几许生活气息。而如今,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这些小河大多消失不见,农村打井也越来越深,几十米、几百米,更多的地方已经打不到水。这种情况,叫做环境污染。

  中国古时候基本上是鸡犬之声相闻,乡邻不分彼此,东家借米,西家还面,最多是上个门闩,而盗抢之事并不常见。现如今家家闭户、窗窗安栏,邻居十几载,互不知姓名,各家的防盗系统,比过去的皇宫还要严实,这叫什么?这叫社会污染,整个社会都互不信任、互不往来了。

  再有现在的电视节目,不分时间和场合,什么都敢播。几岁的孩童满嘴的大人话,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说,这种社会公共媒介对幼小心灵的负面诱导,是非常可怕的。这种污染叫心灵污染,是最严重的污染。

  听闻佛法,就是使我们受污染的心灵重新清净起来,每个人的心灵清净了,社会就会清净;社会清净了,环境也就随之清净。

  法师的话像一块块石头扔进了我的心灵之潭,这么朴实的语言,这么简单的道理,从师父的嘴里说出来,竟有一种触及灵魂般的震撼。我十几岁离家求学,到如今最怀念的那些事儿,就是在奶奶家门前的小河里玩耍,跟着偶尔经过的汽车傻跑,天色傍黑时,同小伙伴一起玩几种捉迷藏的游戏。长大了,那些乐趣再也没有了,家乡的小河也堆满了垃圾,家乡的人们也开始陌生。

  也许是师父提到了那句——“家乡的小河”,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了亲近佛学。

  心的大学

  学佛以后,自己感觉变化了很多,遇到过不去的事情,总会想:观音菩萨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如果我是观音菩萨又会怎么办?观音菩萨化身亿万,我心中皈依的一个形象就是觉真法师。最近一段走南闯北,与师父联系过少,但始终受其牵引,去海南带了一本他的《心的大学》,看着看着,仿佛是老人家在耳提面命。

  由于翻译的原因,“心”“禅”“智慧”等核心词汇,与佛学的原意有大的差异,只有反复诵读佛经原典以及身体力行,才能触摸得到真意。比如“心”,觉真法师认为,要知道心是什么,首先要了解心不是什么:心不是心脏,即不是一种有形的肉团之物,同时也不是大脑,这些都是心的工具。

  魔术大师胡迪尼擅长开锁,有一个小镇的居民们向他挑战,结果大师用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有听到锁弹开的声音,精疲力竭的他靠在门上,门却自动打开了,原来那把锁只是个挂件。觉真师父用这个故事来比喻,魔术师被自己的习惯意识所蒙蔽,打不开自己的心门,所以也就没打开铁门。

  佛陀在《楞严经》中“七处征心”,阿难尊者都没答对。从心的表现形式来看,心为一念,即一个一个连绵不断的念头;从哲学意义上看,心为“既是物质也是精神、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既似物质又似精神”的主客体相结合的宇宙本体;从功能上来看,心至大而无外、至小而无内;唯识宗认为,“心”是身、意、识的共同体。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淡:一句弥陀作大舟(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