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淡定的人生处处禅 》

定:无忧亦无怖(7)

九年的军人生涯,他获得了“和尚”的绰号,发表了不少佛学文章,由于从事无线电监听工作,很难离开军队,后来在军统老大郑介民的直接干涉下才拿到退伍通知书,在那前一天郑介民本人去世,却给世间留下了一位佛学大师,也算冥冥中的天意吧。 

  20世纪50年代台湾佛学界极为萧条,圣严法师拜在了东初老人门下,曾任焦山定慧寺方丈的东老律己严、律徒更严,办杂志的同时,也以各种不尽情理的手段训练他,书中有很多好玩的故事。顺便说一下,觉真法师就是出身定慧寺,师从茗山长老,也是毕业于上海静安学院,不过没有去台湾而已。 

  后来,法师到朝元寺闭关六年,阅读了一千三百五十万字的禅宗经典和文献,得到不少修行经验。他认为,禅宗是趋避神通的,即使你知道了别人不知道的事,你能帮助他们改变人生吗?有时候法师感觉到鬼魂就在左近,但并不顾念这些,以免使自己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出关后法师去日本留学六年,在立正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他参加了许多佛教团体的活动,修行时无意识地使用了“梵语”,那是来自前世的经验。日本在明治时代几乎消灭了佛教,直到末期才复兴,这也是日本寺院可以吃肉和娶妻的原因。 

  1975年冬,法师去了美国,在沈家桢居士的支持下,开始艰难弘法。为了克服语言关,他采用了禅宗不立文字的做法,他问学生吃了吗,然后再说——洗盘子去,或者回答为什么的时候,就说没有原因,不少学生却自称受益匪浅。五十岁时法师在街头流浪了六个月,他说这是一种锻炼,印度僧侣都要到没有佛教的地方接受磨难。 

  事实证明,弘扬佛法还是要有好的修行场所,法师建立了自己的禅中心,训练学生的集中心、统一心乃至无心。后来按照东初老人的遗嘱回到台湾农禅寺,一点点地建立起了法鼓山。陈水扁竞选失败后,法师送他一幅字:“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并说这是佛陀说的佛法,领悟多少则在自身。 

  到了晚年,法师一直作为红灯的女色和钱财已不成烦恼,因为内化于心而不再为外境所困扰。他说自己的生命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因缘际会,能够帮助别人是生存的最大意义。法师自喻为一个风雪中的行脚僧,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在自传的末尾,老人家轻轻地说道: 

  “现在,是该放下的时候了。” 

  一梦漫言 

  除了诵经持咒,阅读高僧传记是一条重要的修行法门,不仅可以学习事迹,更能感同身受地坚定自己的道心。今夏在青海湖去西宁的路上,明贤法师肯定了随身携带“僧传”的好习惯,还推荐了一本弘一法师、倓虚大师、圣严法师等百读不厌的宝书——明末见月法师的自传《一梦漫言》,赞其为出家人之经典。 

  法师俗名许冲霄,云南楚雄人,父母早亡,带两个幼弟度日。从小擅画观音像,喜游山水,广交朋友。二十七岁时,于十亩梨园饮酒作乐,忽闻伯父七十而逝,不胜悲痛而食素出家。先号还极道人,多行善事而远近闻名;后遇大力、白云两位老和尚,发愿皈依佛门,并沿路乞讨,以折服自己的贡慢心。 

  这次行脚,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由南到北,再由北而南,步行两万几千里,在李闯王、大明和清军大战的兵荒马乱之中,行险无数。倓虚师评价:“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后人想想都会毛发皆竖!”书中的描写却始终简略平淡,赤脚跛足徒步百里,身无分文、体无完肤、饥肠辘辘又无化处,作者自思: “想世人为贪功名富贵,尚耐若干辛苦而后遂;今为出家修行,求解脱道,岂因乏履而退初心!” 

  古人读经,多自己抄写,作者为一部《法华知音》,虽顶风冒雪、手冻墨凝,但意志不改地工整录完。求学之时因无衣无财,每来新人,被自动推后,直至睡到地上,他“却毫无怨声,只作游戏想”。登坛受戒,法师背诵如瓶中水倒出来一样无碍无滞,震惊全场之余,问之,竟是默坐时,听左右师兄弟之声而悄悄记熟的。 

  在末法时代,真正的禅和子对经、律、论三藏,往往钟情于律藏,基于此,他决意追随硕果仅存的三昧法师,并将法号“读体”改为“见月”,意思是道理明白了,阐释它的文字则可以忘了,就像用手指月,见到了月亮,则无须在意手指一样。期间,贺姓书生酒后来寺院闹事,见月师挺身而出,言道: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定:无忧亦无怖(7)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