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淡定的人生处处禅 》

法: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禅(1)

二十五种方便 

  对一般人来说,“打坐”两个字眼总带着一点神秘的意味。其实,打坐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就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坐上一会儿。打坐还是一种最基本的养生方式,我读过一本百名老中医谈自身养生的书,大多有按时休息和打坐调气两种习惯,只不过方法形形色色而已。 

  打过坐的人都知道,其实打坐没有什么标准,这是一个真实面对自己的过程,能使自己的精气神融为一体,或者说天人合一,这在精神上属于很高的境界。不过,每天坐个二三十分钟,至少可以打开自己的微循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强,我们的体内有很多多余的废物和废气,打坐的过程也就是个变废为宝的过程。 

  惭愧得很,这真不是一个我能够谈的话题,因为得到了些许的受用,又特别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皈依师父净慧老和尚在2006年1月8日,有一个关于禅定的讲法,十分精练。我把它摘录了一下,希望大家耐心随喜地看一遍。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门。 

  五停心观包括息道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和念佛观。此五法各有对治:散乱心重者修数息观,贪欲心重者修不净观,愚痴心重者修因缘观,业障重者修念佛观。“息道观”是所有的法门的基础,我们知道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整呼吸为打坐的最基本方式。以心为门修习禅定,是佛法修行中最核心的内容。 

  修习禅定(或叫打坐)分五类大的要求,每类又要求五种条件,所以叫二十五种方便。 

  一、具五缘:持戒清净。至少修五戒十善,即戒掉杀、盗、淫、妄、酒。衣食具足,保证温暖,使身体感觉很舒服;闲居静处,息诸缘务,停止一切有为事业,不看书、不交往、不接电话等;善知识护持,最好是有保障衣食的人;有同修的人;有指导老师。 

  二、诃五欲。诃就是谴责、批判,就是彻底地看清五欲对修道有什么妨碍。五欲者:色、声、香、味、触五法。所谓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这五种欲望,能障道念、净业、善根的生长,是障道的因缘。每个人内心都有贪、嗔、痴的烦恼之火,五欲会使烦恼之火越烧越旺。我们要认识五欲对禅定的障碍,远离五欲才能使道念增长,定力增进。 

  三、弃五盖。放弃、舍弃五种盖蔽我们智慧的烦恼和障碍。 

  五盖:(1)贪欲盖;(2)嗔恚盖;(3)睡眠盖;(4)掉悔盖;(5)怀疑盖。 

  盖,就是盖蔽我们身心的烦恼,这五件事在我们内心,就好像一片乌云遮蔽了我们智慧的太阳使我们不能进入修道的状态,不能认识自己内在的智慧。最后一盖是怀疑,怀疑我们心道难以成就,修行难以上进,对我们的心障碍很大。 

  四、调五事。 

  (1)调饮食,修定前进食不宜过饱,吃到七八成饱就可以。但不吃东西也不好,同时不宜吃秽浊之物,以及不宜身之物。 

  (2)调睡眠。“神气清白,念心明净,栖心圣境,三昧现前。” 

  (3)调身。藏传佛教有“毗卢七支坐法”,就是对足、背脊、肩、手、头、眼、舌等七个部分的具体的姿态要求。 

  (4)调息。息有四种状态:风、喘、气、息。出入有声为风相,呼吸不畅为喘相,粗而不细为气相,“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为息相。 

  (5)调心。调伏乱想,使之不浮不沉、不宽不急。 

  前四调都是为了最后的调心。一般来说,坐禅之前最好先行禅,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处于饱满、调和的状态之中。一般子午时最好少打坐,每天的时间应选择最优。 

  五、行五法。 

  (1)欲:就是自己每天都有更进一步的欲望。 

  (2)精进:身与心同时精进。 

  (3)念:有坚定的摆脱欲界等的信念。 

  (4)巧慧:获取更高的智慧。 

  (5)一心:善用巧慧筹量,专心守一而行。 

  啐啄之机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法: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禅(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