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淡定的人生处处禅 》

淡:一句弥陀作大舟(4)


  住持笑了:“恐怖的场景就是地狱啊,同样的一缸水,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

  我曾读过这个经典公案,对法师的机智很是佩服。六年多过去了,祈愿这座寺院护佑那一方水土的百姓吧!

  所谓天堂和地狱,不过都是些表面色相,一念的差别,可以是舍,也可以是得;可以是烦恼,也可以是宽心;可以是束缚,也可以是放下。

  一位大学讲师,向法师请教解脱烦恼之法。法师半天没有说话,随后慢声慢气地说:“我能问你个问题吗?”那人赶紧说:“当然可以。”师父又瞅了他一会儿,问道:“有谁捆住你了吗?”讲师先是愕然,而后回答:“没有啊……”师父笑了:“既然没有人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

  觉真法师在《快乐人生》中说过:

  什么是快乐?把不快乐放下,就是快乐!

  谦虚

  在人的所有美德中,谦虚是最难做到的,为什么呢?因为低调或客气,并不代表谦虚,真正的谦虚来自于平和,心平才能气和,只有自身充盈而又谦恭多礼,才是“谦”卦所表现的状态。佛陀说,虚心的人就像饱满的谷穗一样,弯腰低头,却使人心生欢喜;而昂头挺胸的谷子,它的果实多半也是瘪的。

  毕秋帆是乾隆年间的状元,主编过《续资治通鉴》,像所有少年得志的天才一样,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恃才傲物。在40岁时,他受命赴任陕西巡抚,一路春风得意马蹄疾,享尽了沿途各州府县的曲意款待。某日途经一座古庙,毕秋帆兴致勃勃前去拜会。

  进得殿堂,一位老和尚正在诵经,双目低垂、念念有词,浑似没有见到巡抚大人一般。过了好一阵子,老和尚诵完一卷经,离座合掌曰:“佛事未毕,有失远迎,万望赎罪。”毕秋帆一肚子不高兴,就说:“老法师为佛家三宝之一,何言怠慢。”

  随即,毕秋帆居中而坐,问道:“敢问法师适才所诵何经?”师父回答:“《法华经》。”毕秋帆双眉一挑:“哦,法师诵经多年,此经应当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句‘阿弥陀佛’?”师父听出话中的为难之意,从容答道:“老衲已到提笔忘字的年纪,大人文曲星下凡,不知一部《四书》里有多少‘子曰’?”机锋相对,听得毕秋帆哈哈大笑。

  献茶以后,两人信步于寺院之内,忽然,毕秋帆指着弥勒菩萨问道:“您知道这个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吗?”老和尚随口回答:“满腹经纶、人间乐事。”毕秋帆不由连声赞好,说道:“老法师如此捷才,取功名当如探囊取物,何苦守着青灯古卷呢?”师父一笑:“富贵如过眼烟云,如何比得上西方那片净土!”

  在罗汉殿前,毕秋帆看到十八尊罗汉栩栩如生,不由得赞叹不已,他指着笑罗汉问:“他在笑什么呢?”老和尚回答:“笑那些天下可笑之人。”毕秋帆一顿:“天下哪些人可笑呢?”师父就说:“贪图富贵的人,可笑;恃才傲物的人,可笑;投机钻营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可笑……”

  毕秋帆越听越不是滋味,赶忙深深施礼,作揖而道:“老法师妙语如珠,今天受益匪浅,下官这里受教了!”说完,带着随从离寺而去。到了晚年,毕秋帆与洪亮吉、汪中等一众好友谈起往事,他觉得之所以能够从官场全身而退,与当年老和尚的那次开示有直接的关系。

  我是谁

  中国古代很多皇帝受佛法影响很深,那个传闻出家的顺治皇帝,曾经做过一首耐人寻味的偈子:“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这个偈子看完以后,就只能看出“我”和“谁”两个字。

  很多人在人生历程中都会有一段时间迷惑于这个问题。不仅是“我”和“谁”之间的换位问题,也涉及到不同时间的“我”的因果联系。这确实是个让人很纠结的哲学命题,但如果执着于此,则生活就无法继续下去了,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解读。

  在战乱年代,一个贫苦的少年遇到了一位很老很穷的禅师,他执意地跟着人家走,非要问法师为什么里里外外都透着一种随意的快乐。在黄昏的溪谷里,老人一边与少年分享着野果和山泉,一边用四句话讲完了自己全部的人生经验:

  把自己当成别人:在痛苦忧伤的时候,会减少痛苦;在狂喜陶醉之时,会平和中正一些。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淡:一句弥陀作大舟(4)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