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淡定的人生处处禅 》

淡:一句弥陀作大舟(7)


  身处末法时代,世道人心不古,偌大的宇宙竟然安不下一颗平静的心。学佛的法门有八万四千种,途径却不外乎闻、思、修。所谓闻,一要学习经律论,二要亲闻师父们的开示;所谓思,是皈依三宝,在独立思考中开悟;所谓修,就是改正以前的错误观念,生活上完全像佛菩萨一样去做。

  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会遇到种种烦恼,既有身体方面的粗大烦恼,也有心理方面的细小烦恼,能断烦恼很不容易,不仅需要智慧,也要对机才行。

  一次郊外放生中,一个女孩跟师父诉说了自身的烦恼,因为她爱传闲话而造成不少是非,周围的人都敬而远之。师父没作解释,让她拿了一把羽毛,然后边走向一百米开外的大树边撒开,女孩如实照做了。

  这时师父又对女孩喊道:“请把所有的羽毛捡回来。”女孩在风中焦急而认真地捡着,过了好一会儿才拿了一点儿回来。看着满脸沮丧的女孩,师父一脸的微笑,温和地对她说:“想要挽回是非散布的影响,就如同在大风中找回散落的羽毛般困难,造业容易积德难啊!”

  这是则小故事,却也是修淡定心的一种启示。其实不必将禅修看得如何神秘,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作为修行修心的过程。

  如今佛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理解,北京不少居士非常渴望能到禅院生活一段时间,不仅享受晨钟暮鼓般的宁静,更可时时得到开示。师父们很赞许这样的善念,并提供不少机会,让居士们量力而行。对此,一位禅师的回答十分亲切有趣,他是这样说的:

  “你的呼吸便是梵唱、心跳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既然无处不是宁静,何必非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大居士维摩诘城外踏青归来,正巧碰到了一位童子,后者合掌而问:“居士从何而来?”维摩诘答道:“从道场来。”然后相笑而别。周围的人全都不解,觉得维摩诘是回自己的道场,这不是正好答反了吗?其实这位童子就是光严童子菩萨,这个回答正是心之所在、绿水青山无不为道场的道理。

  四个老婆

  关于佛学的认识,可谓多如河沙,按照明贤法师的开示,佛陀说法一般分成初转法轮、二转法轮、三转法轮,其中最核心的是如日中天的二转法轮,即大乘般若智慧。佛陀来到印度,通过八相成道,示现了凡夫到佛的整个路径,表示:“我能做到,你们也能做到!”最后他留给了世人八万四千种方便法门,以待有缘。

  古时,大安禅师请教怀海禅师,直接问道:“我想修行成佛,什么叫佛啊?”怀海师看了他一眼,说道:“你这个样子就是在骑牛找牛。”大安理解师父指的是自性为佛,又问:“认识佛性后,又该如何修行呢?”怀海答道:“抓到牛以后,就该驯服它的野性,像人骑牛回家一样。”

  大安知道了修行方法,就问:“那又该怎样保护我的真心呢?”怀海师说:“要像放牛娃那样,拿起鞭子好好看着你的牛,别让它去破坏别人的庄稼。”大安禅师得到开示,终于人牛一体,踏上菩提道。

  据记载,佛陀在一次法会上,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某大商人娶了四个老婆:老大伶俐可爱,像影子一样陪着他;老二美丽动人,却是他抢来的;老三打理家务,使他轻松自在;老四整天在忙,但无人知道忙的是什么。终于有一天,商人家财败光,被发配远行,就问几位夫人谁愿意陪伴自己。

  老大说:“我不陪你了!”老二说:“我被你抢来的,我也不去!”老三说:“路途太苦了,我送你到城郊吧。”老四说:“你是我的主人,我永远陪伴你!”商人感慨道:“关键时刻还是第四个老婆好啊!”

  讲到这里,佛陀解释道:老大是肉体,死后总会分开的;老二是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老三是配偶,也会离开;老四是自己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它却永远在乎你,或贫或富,永不背叛。

  以我的体会,从佛陀传法至今,整个佛学无非是修一个“心”字:与外境对立有多大,障碍和烦恼就有多大;而包容有多大,你自己可能成就的乐土就有多大。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淡:一句弥陀作大舟(7)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