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1:48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佛道养生术 》

中国修性养生文化(2)

孔孟以降,著名的如荀子、王充、应璩、颜之推、欧阳修、朱熹、宋濂、陈继儒、袁黄等大儒,都对我国养生文化有过较大的贡献。可惜的是,儒家有关养生的论述,除陈继儒《养生肤语》、袁黄《摄生三要》等少数几种外,多零打碎敲地散见于各家著述而难成系统。

再就佛教言,其宗旨基本为“自度度人”,乃至“普度众生”,与世无争、涅槃寂静的出世思想,不像儒家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专主入世。然而,也正因为其种种禅法和禅波罗蜜在思想上超凡脱俗,趋于涅槃寂静的种种修持,又无意并客观地为养生长寿建立了一整套颇有异彩的养生功法。

何谓“禅”和“禅波罗蜜”?龙树在《大智度论》设问作答道:

问曰:应说禅波罗蜜,何以但说禅?

答曰:禅是波罗蜜之本。得是禅已,怜愍众生内心中,有种种禅定妙药,而不知求,乃在外法不净苦中求乐。如是观已,生大悲心,立宏誓愿:我当令众生皆得禅定内乐,离不净乐;依此禅乐已,次令得佛道乐。是时禅得名波罗波。复次,于此禅中,不受味,不求报,不随报生,为调心故入禅;以智慧方便还生欲界,度脱一切众生。是时禅名为波罗蜜。复次,菩萨入深禅定,一切天人不能知其心,所依所缘见闻觉知法中心不动。如《毗摩罗诘经》(即《维摩经》)中为舍利弗说宴坐法,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三界,于三界中不得身心,是为宴坐。

可见,“禅波罗蜜”属于般若波罗蜜所致普度众生的大乘禅法。那么何谓“般若波罗蜜”呢?佛典告知,“般若”的主张,在于扫除修持者思想上所有的执著和差别,并在否定一切中孕育着深邃的佛理:禅非禅,是为禅;般若非般若,是为般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对此,三论宗开山鼻祖吉藏的老师、兴皇寺法朗每次登座说法,总要交代这样一段话:“行道之人,欲弃非道而求于正道,则为道所缚。坐禅之者,息乱求静,为禅所缚。学问之徒,谓有智慧,为慧所缚。”又说:“习无生观,欲破洗有所得心,则为无生所缚。并是就缚之中,欲舍缚耳,而实不知皆是系缚。”由此可知,禅的大智慧,就是于舍弃一切中求得佛道,合于佛道。为此佛门诸禅与气功相较,虽于调心之法颇多暗相契合之妙,但就其理论和境界言,则佛门诸禅又明显深于并超于气功之上。

说到禅,菩提达摩是位不能不提的人物。南朝宋末,南天竺人达摩航海来到广州,后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五乳峰石洞面壁九年,此后遇僧人慧可,授以《楞伽经》四卷,是为我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关于达摩禅法的大致情况,《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指出:“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异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中国修性养生文化(2)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