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1:48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佛道养生术 》

佛门禅观修性的奇彩(1)

我国儒、释、道三教,皆重修性,而尤以佛门独具的禅观修性之法蔚为大观,堪称博大精深。

其禅观之法,以汉地佛教言,尤为禅宗、天台宗所重。我国禅宗,自达摩始祖开山作祖以来,一脉相承,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相传达摩所传的面壁之禅,以“二入”、“四行”学说为其骨干。“二入”为“理入”和“行入”。所谓“理入”,意即参禅面壁,在教理的启示下,拭去真如本性所蒙客尘,从而荡尽一切差别之相,使之舍妄归真,寂然清净。所谓“行入”,即平时生活修行中“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的合称。

达摩之后,至五祖弘忍“东山法门”以下,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以慧能为首,其修习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大胆突破由定生慧的传统模式,提倡不立文字,不拘形式,直揭心性的顿悟之法。北宗以神秀为举大旗者,其禅法承继道信、弘忍一脉,坚持端坐称念“佛”字以入“一行三昧”的程式,而以“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十六字为要诀。

然而,南宗顿悟禅法虽然不拘形式,但也并不抛弃“一行三昧”,只是其所说的“一行三昧”,于一切处所,不管行住坐卧,无处不在,不比神秀一脉的死板僵硬。为此《坛经》有云:“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性,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由于南宗“即身成佛”的顿悟禅法空灵活畅,所以此后“五家七宗”,繁衍派生,远胜北宗,并最后成为禅宗的主流。

以空、假、中“一心三观”为核心理论的天台宗,因其实际创始人、隋朝的智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智的老师是“一心三观”,兼重定、慧之修的慧思和尚,其道法传至智又有所发挥,终至形成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的一个佛门派系。其派修习,摄心养性,有名扬天下、流传古今的“止观双修”以及“六妙门”等禅法。

其“止观双修”之法,“止”是定,“观”是慧,所以“止观双修”也称“定慧双修”。何谓“定”、“慧”?摄心入止为“定”,观照静明为“慧”。然而实际修习之时,却又两者彼此交融,“止”中有“观”,“观”中有“止”,所谓“止观并运”,“定慧力等”,意即指此而言。

“六妙门”梵文名阿那波那(Anapana),意译为“数息观”或“持息念”。因其修习入真理之涅槃的进程,分为数、随、止、观、还、净六个阶次,所以有“六妙门”或“六妙法门”之称。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佛门禅观修性的奇彩(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