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1:4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佛道养生术 》

调和第四(2)

(四)调息

息有风、喘、气、息四种相,其中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属于息中的“不调相”;由于守息即定,属于息中的“调相”。关于四息相的具体情况,前文《达摩面壁禅》篇中已经有所交代。

调息之时,当依三法:“一者下著安心,二者宽放身体,三者想气遍毛孔出入,通同无障。”

检验调息的标准为“不涩不滑”。若果息调好了,那就气息微微,众患不生,其心易定,入于止观坐禅的“初入定时”了。

(五)调心

修习止观坐禅法,调心入定是至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又有初入、二住、三出之法。

1.初入

调心“初入”有两个要点:“一者调伏乱想,不令越逸;二者当令沉、浮、宽、急得所。”

这里,又有沉相、浮相以及心急病相、心宽病相的说法。

所谓“沉相”,就是坐禅时“心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好低垂”。纠治沉相的办法为用意念注想鼻端,这样心里就不致昏沉了。

所谓“浮相”,就是坐禅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纠治浮相的办法为安心向下,用意念注想脐中,如此则“制诸乱念,心即定住”。

总而言之,以上沉相、浮相是修习止观初入定时比较易犯的两个毛病。沉相为心里昏沉,所以须用系念鼻端的办法来加以振拔;浮相为思绪飘动,故而要用系缘脐中的办法来使之沉降。

所谓“心急病相”,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的话来说,就是:“由坐中摄心用念,因此入定,是故上向胸臆急痛。”纠正的办法,“当宽放其心,想气皆流下,患自差矣”。

所谓“心宽病相”,主要为:“觉心志散慢,身好逶迤,或口中流涎,或时暗晦。”纠正的办法,“尔时应当敛身急念,令心住缘中,身体相持”。

2.二住

调心“二住”,就是在身、息、心“三事”过程中,发现有不调的环节,都要用心意来加以调正,从而有利于及时入定。

调身的不协环节和调正之法为:“若坐时向虽调身竟,其身或宽或急,或偏或曲,或低或昂,身不端直。觉已随正,令其安稳,中无宽急,平直正住。”

调息的不协环节和调正之法为:“复次一坐之中,身虽调和,而气不调和。不调和相者,如上所说,或风或喘,或复气急,身中胀满。当用前法,随而治之,每令息道绵绵,如有如无。”

调心的不协环节和调正之法为:“次一坐中,身息虽调,而心或浮、沉、宽、急不定。尔时若觉,当用前法调令中适。”

3.三出

调心“三出”,就是修习止观坐禅入定之后,于结束出定时,先要把入定之心恢复过来,接着开口放气,依次微微松动头颈、肩臂、两足,此后又用手遍摩周身四肢,接着张开双眼,待身体渐渐恢复正常后,才可开始下地活动。如果一时匆匆出定,往往容易引起头痛心烦、关节不利等不适,不能不注意及之。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调和第四(2)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