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1:48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佛道养生术 》

所谓“三调”(2)

(二)调息

佛道修持注重调息,“息”是呼吸,所谓“调息”,就是调整呼吸的意思。《大安般守意经》说:“息有四事:一为风,二为气,三为息,四为喘。有声为风,无声为气,出入为息,气出入不尽为喘也。”对于以上“息有四事”,智者大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这样阐述道:“坐时鼻中息出入有声是风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姿安稳,情抱悦豫是息相。”坐禅时呼吸的风相、气相、喘相都是要不得的,只有若存若亡,出入绵绵,使坐禅者感到情抱悦豫、神姿安稳的息相,才是坐禅时最为理想的呼吸。

关于坐禅调息,定真法师《静坐入门》还这样指出道:“凡平时能练习静细的呼吸,以及静坐已有相当时间、心念安定的人,一入坐,不数分钟,气息便得调和,而自己也不觉得有呼吸一回事,这样原不需要着意去调,反使心不安定,因为心念安定不动,气息便自然调和。”这自然是过来人的悟道之言了。

(三)调心

佛道修持所说调心,意即在思想上舍弃一切杂念,防止心猿意马的纷驰,使之一心入于静境。调心之法,佛门所述多为有意识地把心系于一处,如意守头顶、发际、眉际、鼻尖、心中、地轮(足)等处。智大师《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说:“一系心顶上,二系心发际,三系心鼻柱,四系心脐间,五系心地轮,外国金齿三藏说次为五门禅。”系心之外,其数息、随息之法,亦即从一到十,从十到一默数呼吸,或一心随着呼吸出入而出入的调心之法,也颇为常用。从本质上看,由于调心之法常和禅的内容融为一体,所以尤为坐禅修性、趋向真如的关纽所在。道家调心则注重意守丹田,而有“琴心三叠”的说法。《上清黄庭内景经·序》:“黄庭内景者,一名太上琴心文。”琴为和,据说诵《太上琴心文》可以和

立禅图

六府,宁心神,使得神仙。三叠,指上、中、下三丹田。修炼内丹须做到三叠和积如一,心和而神悦,则丹道初成。这点,我们在上编《佛教修性法》、下编《道教养生法》中将较为详细地论及。

以上“三调”,就“调身”而言,因坐禅之外,尚有立禅、行禅、卧禅之法,所以又有立式、行式、卧式等姿势。立式如净土念佛禅,站时两足稍并或微微分开,端身正立,然后双手合十或作“定印”式安置脐下。行式原为解除坐禅、立禅疲乏时所采用的一种直行姿势。《十诵律》说:“比丘应直径行,不迟不疾,若不能直,可画地作相(此指直线),随相直行。”卧式采取益身心的右胁卧姿,《摩得勒伽论》说:“右胁卧,脚脚相累,不得散手脚,不得散乱心。”除却坐、立、行、卧各姿,禅门南宗行立坐卧随时可行的“话头禅”、净土宗无时无地想到就念的念佛禅,就更为形式自由、不拘一格了。如就道教气功诸法着眼,其行、立、坐、卧诸式,除少数稍有出入外,大体也就如此。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所谓“三调”(2)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