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1:4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佛道养生术 》

上编佛教修性法(4)

修持面壁功者为人处世,要善于过淡泊宁静的生活,不要执迷于无穷无尽的物质贪求,这就是佛经所说的“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了。试想,一个人时时处处地贪着在物欲及其他种种欲望的追求上,又怎能静下心来作如此的修持呢?当然,要使自己从“苦”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以“法净之理”作为指导,否则终日营营扰扰,就难入壁观安心的妙境了。

佛陀认为,禅是人生宇宙的本性,属于人类心灵的原态,它的参悟,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层层证悟的过程,当年达摩初祖面壁达九年之久,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关于悟禅后的情景和收益,宋智明《禅门三关浅说》(见《禅》创刊号)有着一段很精要的文字。他说:“当一个禅者经过努力的参究,一旦豁然醒悟,本来面目彻底呈现的那一段微妙的悟境,便从本质上完全改造了人生的一切,迷惑与不正见从此也就消失。此后,在禅悟者的内心深处,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来自性源的安详之德与智慧之光,推开了一扇扇关着的大门,冲出了重重的障碍,人生处处显得自在与幸福。因此,悟的契机,犹如使人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迷途返归故乡那样亲切明彻,确证微妙难想,唯证乃知。”

不过从气功角度说,修习达摩面壁禅时,只要按着壁观安心的种种方法去做,其破除迷误、增智进德、愉悦身心的作用,还是能够得到较快体现的。

达摩、慧可之后,禅宗自唐弘忍门下,分为南、北二宗,其南宗以慧能为班首,提倡不拘形式的顿悟之法,此后又有“五家七宗”,流派繁衍,不久即淹没了北宗。然而,南宗发展到南宋初年,随着“文字禅”、“口头禅”的诞生及蔓延,一时弊端迭起、宗风衰颓。为了重振曹洞宗重视坐禅的传统,以与宗杲所创“看话禅”抗衡,于是自曹洞宗正觉禅师起,又大力倡导默照之禅。所谓“默照”,正觉《默照铭》说: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

鉴时廓尔,体处灵然。

灵然独照,照中还妙。

露月星河,雪松云峤。

晦而弥明,隐而愈显。

“默”为默默忘言,洗心绝虑,寂然清静;照为昭昭现前,湛然灵明,不堕昏沉。“默”、“照”两者既平分秋色,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交互为用,可谓:愈默愈照,愈照愈默;晦而弥明,隐而愈显,灵然独照,照中还妙。否则“默中失照,浑成剩法”,“照中失默,便见侵凌”。

此外,对于默照禅的要妙,正觉《坐禅箴》还这样指出道:

佛佛要机,祖祖机要。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而知,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其知自微,曾无分别之思;其知无偶而奇,曾无毫忽之兆,其照无取而了。

所说“其照无取而了”,是指其“照”虽妙,但却空阔杳冥,不起任何分别之想,如此才能一心入于定境。可见,就默照禅实质而言,意即面壁的进一步发展,而以“默照”为法为归。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上编佛教修性法(4)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