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1:4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佛道养生术 》

正修行第六(1)

这是修习止观坐禅法十意中修习“止观”的核心所在。佛书有言:“行者初坐禅时,心粗乱故,应当修止以破除之;止若不破,即应修观。”

(一)修止

作为禅修性功的内容之一,其排除杂念的“修止”功法,基本有系缘守境止、制心止、体真止三种。

1.系缘守境止

初学禅修养性的人,思想往往容易散乱,把握不住,这时就非得把心系在缘(事物)上境上以一制纷不可。正如佛经所说的那样:“系心不放逸,亦如猿着锁。”

系缘守境止的方法有好几种,通常所用大致有系心鼻端和系心脐间两种。

对于前者,近人蒋维乔《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说:“系心鼻端——把一切妄想抛开,专心注视鼻端,息出息入,入不见它从哪里来,出不见它往哪里去。久而久之,妄心就慢慢地安定下来。”

对于后者,《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把系心所在的“脐间”改为“脐下”。蒋维乔居士说:“系心脐下——人们全身的重心在小腹,把心系在这个地方,最为稳妥。这时应该想鼻中出入的息像一条垂直的线,从鼻孔、喉管笔直通至小腹。久后不但妄心渐停,并且可以帮助调息功夫。”显然,这又是他个人的心得体会了。

2.制心止

关于“制心止”的方法,《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指出:“所谓随心所起,即便制之,不令驰散。故经云:‘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止心。’”近人蒋维乔居士则说得更为明白清楚,他说:

前面说的系缘止是就心的对象方面入手,今制心止直从心的本体上下手,就是看清我们心中念头起处,随时制止它,断除它的攀缘。这比系缘止为细密,是由粗入细、由浅入深的功夫。

3.体真止

“体”是体会,“真”是真实。《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说:“所谓随心所念一切诸法,悉知从因缘生,无有自性,则心不取。若心不取,则妄念心息,故名为止。”偈云:

一切诸法中,因缘空无主。

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

对此,当代气功学家马济人先生的看法为:“方法是闭目反观自己的身体,而加以细心体会,则妄念止息。体是体会,真是真实。此法在前两法的基础上,只是对偶尔所起的念头用分析的方法,以体会其是否真实,这样知道了念头都是偶然巧合,都是虚妄不实的,全部丢开,就可自然止息。”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正修行第六(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