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5:4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光明大手印 》

开悟时的景象(1)

在一次跟网友的交流中,有人问我开悟时的状态,我随机吟了一诗回答他:

梦中才一笑,快乐无忧时。

忽闻天边月,传来妙消息。

其声大如雷,可惜少人知。

此时见清光,无处不栩栩。

这首诗讲的便是开悟时的景象。先破执则发现世上万物不过梦幻,由此而生起喜悦,如从梦中醒来,见到自性。自性虽然大默,大默却有大声,此声震天震地,能惊醒梦中之人,可惜世人执幻为实,认假成真,如盲者不能见日,如聋者不能闻声。待得智慧觉醒,振聋发聩后,则世上万物,皆明明朗朗,无不是自性的反映。

开悟是一种本有光明的焕发,像玉石本有的光泽。笔者曾写过一首诗,如是说道:

灿灿一白玉,尘风扫更新。

敲之声朗然,惊醒梦中人。

本元心是一块晶莹透亮的白玉,在尘风的吹拂下变得越来越新,轻轻敲击,它发出的声音清澈辽远,能惊醒梦中的迷乱之人。

这块白玉又何尝不是修行人的心?它一如无瑕白玉般真诚,在尘世的历练中,没有放弃灵魂的追索,也绝不与信仰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它终于显发出一种智慧,为修行人带来清凉。

由于看破了虚幻,开悟者定然有颗平常心,其行为大多真实、自然、质朴、率真、无我、自在,其内与外、言与行、身与心皆达到了惊人的和谐。其心博大而虚灵恬淡,其情专注而去留自在,一切无非缘聚缘散,触目应心无不广大清明。因能安住自性,禅者语多清净,见地超迈,其智慧人人本具,多为客尘所覆,不能显发。悟后客尘不见,光明新发,透彻玲珑,这便是那些禅僧大多具备诗才的原因。到了这种境界,人间无处不是净土。

悟境非造意,非做作,非表演,非发明,非主观,非客观,非原始,非童蒙,非语言,非概念,它是无限的可能,是无穷的超越,是无尽的明光,是本有之存在,是无上的召唤,是无边无际的清净之流,是大破大有后的创造,是本真存在之魂魄,是大我思想的实现,是存在本有的发言。

它,便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悟者:笑看幻戏的局外人

认得眼前光,吁气叹大空。

燃得心头脂,遍照迷时径。

任凭风浪起,稳居光明境。

笑看幻戏也,无时不春风。

俗话说得好:“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见道来说,必需的准备就是找到你的善知识。好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善知识的指点,不知道眼前的就是“净光明”,才会与它擦身而过(错过的人简直多如牛毛)。

你只有在得到善知识点拨,明白你的所得是对是错时,你才会有正确的修行路线。

当然,有为你开示心性的根本上师不一定是穿着袈裟的喇嘛,不一定是作家,不一定是艺术家,他可能是乞丐,可能是民工。世间的身份,不会影响他的心。禅宗里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当年的慧能成为合法的六祖,带着袈裟逃跑时,一个将军出身的叫慧明的和尚穷追不舍,终于追上了慧能。慧能便把袈裟拿出来说:“你如果要袈裟的话,就拿去吧。”慧明说:“我不是为袈裟而来,我是为‘法’而来。”慧能回答道:“你不思善,也不思恶……那个就是你的本来面目。”慧明当下大悟,说:“慧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慧明师也。”

慧明虽然和慧能同为五祖弘忍门下,但慧明之悟,却源于苦力出身的慧能,他遂将慧能视为根本师。

当你在善知识的点拨下,你“认得眼前光”,然后保任它时,你的眼前才会豁然开朗,疑惑顿消。这时,你无论做什么,心里都是明明朗朗的,因为你已经开悟了,你的知识也开始升华到了智慧的层面。这时候,你才证得了子光明。

假如你修不到这种层次,一切都是假的,知识是知识,你是你,二者不会成为一体。你还是会因红尘诸事而烦恼,你得不到自由,做不了自己的主人。

明白就是见性,也是见到了实相。这之后,你的心灵才能化成一个火把,照亮所有你走过的路和即将要走的路。在这智慧的圣洁火光之下,你再也不会被世界上的任何假象而迷惑。你也终于可以度众了。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开悟时的景象(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