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
作者: [五代]文益
[简介]
五代禅宗典籍。五代文益撰。明圆信、郭凝之编。《五家语录》之一。一卷。
此书是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开创人文益的语录。法眼宗是五家最后创立的宗派。此宗家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量器,扫除情解,”简明类云门,细密类曹洞,接化学人言顺拟很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能使学人转凡入圣之机用。本书所记即文益接化学人的机缘语句。其中即多平凡含机调机顺物斥滞磨昏之哲理名言。
师,讳文益,余杭鲁氏子,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弱龄,禀具于越州开元寺,属律匠希觉师,盛化于明州郧山育王寺。师往预听习,究其微旨。复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觉师目为我门之游夏也。师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振锡南迈,抵福州参长庆,不大发明,后同绍修法进,三人欲出岭,过地藏院。阻雪少息。附炉次。地藏问:“此行何之?”师云:“行脚去。”地藏云:“作么生是行脚事?”师云:“不知。”地藏云:“不知最亲切。”又同三人举肇论,至天地与我同根处,地藏云:“山河大地,与上座自己,是同是别?”师云:“别。”地藏竖起两指。师云:“同。”地藏又竖起两指,便起去。雪霁辞去。地藏门送之。问云:“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指庭下片石云:“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师云:“在心内。”地藏云:“行脚人,着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余,日呈见解说道理。地藏语之云:“佛法不恁么。”师云:“某甲词穷理绝也。”地藏云:“若论佛法,一切见成。”师于言下大悟,因议留止。进师等,以江表丛林欲期历览,命师同往。至临川,州牧请住崇寿院。
开堂日中坐茶筵未起,时僧正白师云:“四众已围绕和尚法座了也。”师云:“众人却参真善知识。”少顷升堂。僧问:“大众云集,请师举唱。”师云:“大众久立。”乃云:“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与大众举一古人方便,珍重。”便下座。子方上座,自长庆来。师举长庆棱和尚偈问云:“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子方举拂子。师云:“恁么会又争得?”云:“和尚尊意如何?”师云:“唤什么作万象?”云:“古人不拨万象。”师云:“万象之中独露身,说甚么拨不拨?”子方豁然悟解,述偈投诚,自是诸方会下,有存知解者,翕然而至,始则行行如也,师微以激发,皆渐而服膺,海参之众,常不减千计
上堂。大众立久。乃云:“只恁么便散去,还有佛法道理也无?试说看。若无,又来这里作么?若有,大市里人丛处亦有,何须到这里,诸人,各曾看还源观、百门义海、华严论、涅槃经、诸多策子,阿那个教中,有这个时节。若有,试举看,莫是恁么经里,有恁么语,是此时节么?有甚么交涉?所以道:微言滞于心首,常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翻为多相之境。又作么生得翻去,若也翻去,又作么生得正去,还会么?莫只恁么念策子,有甚么用处?”僧问:“如何披露,即得与道相应?”师云:“汝几时披露,即与道不相应。”问:“六处不知音时如何?”师云:“汝家眷属一群子。”师又云:“作么生会,莫道恁么来问便是不得,汝道六处不知音,眼处不知音,耳处不知音,若也根本是有,争解无得,古人道:离声色着声色,离名字着名字。所以无想天修得,经八万大劫,一朝退堕,诸事俨然,盖为不知根本真实,次第修行,三生六十劫,四生一百劫,如是直到三只果满。他古人犹道,不如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等见。又道:弹指圆成八万门,剎那灭却三只劫,也须体究,若如此用多少气力。”
僧问:“指即不问,如何是月?”师云:“阿那个是汝不问底指?”又僧问:“月即不问,如何是指?”师云:“月。”云:“学人问指,和尚为甚么对月?”师云:“为汝问指。”
江南国主,重师之道,迎住报恩禅院,署净慧禅师。僧问:“钟洪才击,大众云臻,请师如是。”师云:“大众会,何似汝会。”
问:“如何是古佛家风?”师云:“甚么处看不足。”
问:“十二时中,如何行履,即得与道相应?”师云:“取舍之心成巧伪。”
问:“古人传衣,当记何人?”师云:“汝甚么处见古人传衣?”
问:“十万贤圣皆入此宗,如何是此宗?”师云:“十万贤圣皆入。”
问:“如何是佛向上人?”师云:“方便呼为佛。”问:“如何是学人一卷经?”师云:“题目甚分明。”
问:“声色两字,甚么人透得?”师却谓众云:“诸上座且道,这个僧,还透得也未?若会此僧问处,透声色也不难。”
问:“求佛知见,何路最径?”师云:“无过此。”
问:“瑞草不凋时如何?”师云:“漫语。”
问:“大众云集,请师顿决疑网。”师云:“寮舍内商量,茶堂内商量。”
问:“云开见日时如何?”师云:“漫语真个。”
问:“如何是沙门所重处?”师云:“若有纤毫所重,即不名沙门。”
问:“千百亿化身于中,如何是清净法身?”师云:“总是。”
问:“簇簇上来,师意如何?”师云:“是眼不是眼。”
问:“全身是义,请师一决。”师云:“汝义自破。”
问:“如何是古佛心?”师云:“流出慈悲喜舍。”
问:“百年暗室,一灯能破,如何是一灯?”师云:“论甚么百年。”
问:“如何是正真之道?”师云:“一愿也教汝行,二愿也教汝行。”
问:“如何是一真之地?”师云:“地则无一真。”云:“如何卓立?”师云:“转无交涉。”
问:“如何是古佛?”师云:“即今也无嫌疑。”
问:“十二时中,如何行履?”师云:“步步踏着。”
问:“古镜未开,如何显照?”师云:“何必再三。”问:“如何是诸佛玄旨?”师云:“是汝也有。”
问:“承教有言,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如何是无住本?”师云:“形兴未质,名起未名。”
问:“亡僧衣众人唱,祖师衣甚么人唱?”师云:“汝唱得亡僧甚么衣?”
问:“荡子还乡时如何?”师云:“将甚么奉献?”云:“无有一物。”师云:“日给作么生?”
师后住清凉,上堂云:“出家人,但随时及节便得,寒即寒,热即热,欲知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古今方便不少。不见石头和尚因看肇论云,会万物为已者,其唯圣人乎,他家便道:圣人无已,靡所不已,有一片言语,唤作参同契。末上云:竺土大仙心,无过此语也。中间也祇随时说话。上座,今欲会万物为自己去,盖为大地无一法可见。他又嘱云:光阴莫虚度,适来向上座道:但随时及节便得。若也移时失候,即是虚度光阴。于非色中作色解。上座,于非色中作色解,即是移时失候。且道:色作非色解,还当不当?上座,若恁么会,便是没交涉。正是痴狂两头走,有甚么用处?上座,但守分随时过好。珍重。
僧问:“如何是清凉家风?”师云:“汝到别处,但道到清凉来。”
问:“如何得诸法无当去?”师云:甚么法当着上座?”云:“争奈日夕何?”师云:“闲言语。”
问:“观身如幻化,观内亦复然时如何?”师云:“还得恁么也无?”
僧问:“国师唤侍者,意作么生?”师云:“且去别时来。”
问:“要急相应,唯言不二,如何是不二之言?”师云:“更添些子得么。”
问:“如何是法身?”师云:“这个是应身。”
问:“如何是第一义?”师云:“我向你道,是第二义。”
师问修山主:“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兄作么生会?”修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师云:“恁么会又争得?”修云:“和尚如何?”师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修便礼拜。
因僧来参次。师以手指帘,寻有二僧,齐去卷帘。师云:“一得一失。”
云门问僧:“什么处来?”云:“江西来。”云门云:“江西一队无纪律宿呓语住也未?”僧无对。后僧问师:“不知云门意作么来?”师云:“大小云门被这僧勘破。”
问僧:“什处来?”云:“道场来。”师云:“明合暗合。、。”僧无语。
师令僧取土添莲盆,僧取土到。师云:“桥东取,桥西取?”云:“桥东取。”师云:“是真实?是虚妄?”
问僧:“甚处来?”云:“报恩来。”师云:“众僧还安否?”云:“安。”师云:“吃茶去。”
师问僧:“甚处来?”云:“泗州礼拜大圣来。”师云:“今年大圣出塔否?”僧云:“出。”师却问傍僧云:“汝道,伊到泗州不到?”
师问宝资长老:“古人道,山河无隔碍,光明处处透,且作么生是处处透底光明?”宝资云:“东畔打罗声。”
师指竹问僧:“还见么?”僧云:“见。”师云:“竹来眼里,眼到竹边。”僧云:“总不恁么。”师笑云:“死急作么?”
有俗士献画障子,师看了,问云:“汝是手巧心巧?”云:“心巧。”师云:那个是你心?”士无对。
僧问:“如何是第二月?”师云:“森罗万象。”云:“如何是第一月?”师云:“万象森罗。”
上堂。尽十方世界皎皎地,无一丝头。若有一丝头,即是一丝头。
师指凳子云:“识得橙子,周匝有余。”
师因患脚,僧问讯次。师云:“非人来时不能动,及至人来动不得,且道,佛法中下得什么语?”僧云:“和尚且喜得较。”师不肯,自别云。“和尚今日似减。”
僧问:“如何是尘劫来事?”师云:“尽在于今。”
生法师云:“敲空作响,击木无声。”师忽闻斋鱼声,谓侍者云:“还闻么?适来若闻,如今不闻。如今若闻,适来不闻,会么?”
因开井,被沙塞却泉眼,师云:“泉眼不通被沙碍,道眼不通,被甚么碍?”僧无对。师自代云:“被眼碍。”
师见僧搬土次,乃以一块土,放僧担上云:“吾助汝。”僧云:“谢和尚慈悲。”师不肯,一僧别云:“和尚是甚么心行?”师便休去。
上堂云:诸上座,时寒,何用上来,且道:上来好,不上来好?或有上座道:不上来却好,什么处不是,更用上来作什么?更有上座道,是伊也不得一向,又须到和尚处始得。诸上座且道:这两个人,于佛法中。还有进趣也未?上座实是不得,并无少许进趣。古人唤作无孔铁椎,生盲生聋无异。若更有上座出来道:彼二人总不得,为什么如此?为伊执着,所以不得。诸上座。总似恁么行脚,总似恁么商量,且图什么?为复只要弄唇嘴,为复别有所图,恐伊执着,且执着什么?为复执着理,执着事,执着色,执着空。若是理,理且作么生执?若是事,事且作么生执?着色着空亦然。山僧所以寻常向诸上座道:十方诸佛,十方善知识,时常垂手。诸上座,时常接手。十方诸佛垂手时。有也什么处?是诸上座时常接手处。还有会处会取好。若未会得,莫道总是都来圆取。诸上座,傍家行脚。也须审谛着些精彩,莫只藉少智能,过却时光
师谓小儿子云:“因子识得你爷,你爷名甚么?”儿无对。师去问僧:“若是孝顺之子,合下得一转语,且道:‘合下得甚么语?’僧无对。师代云:‘他是孝顺之子。’”
师问讲百法论僧云:“百法,是体用双陈;明门,是能所兼举。座主是能,法座是所,作么生说兼学?”
师一日与李王论道罢,同观牡丹花。王命作偈。师即赋云:“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王顿悟其意。
师示众云:这里聚集少时为上座僧堂里,这里聚集少时为上上三门头,这里聚集少时为上座寮舍里。为复说上座过。别有道理。会下有数尊宿对一人道:“诸佛出世,也有这个方便。”一人云:“今日离章义。”一人云:“你道伊为什么处?”一人云:“点灯等上座来多时也。”一人云:“什么处聚集来?”
师谓门弟子云:“赵州云:莫费力也。大好言语,何不仍旧去,世间法有门,佛法岂无门,自是不仍旧,故诸佛诸祖,只于仍旧中得。如初夜钟,不见有丝毫异,得与么恰好,闻时无一声子闹,何以故?为及时节。无心云死,且不能死,止于一切,只为不仍旧。忽然非次闻时,诸人尽惊愕道:钟子怪鸣也。且如今日道孟夏渐热,即不可,方隔一日,能校多少。向五月一日道便成赚。须知校丝发不得于方便中。”向上座道:“不是时,盖为赚,所以不仍旧。”宝公云:“暂时自肯不追寻,历劫何曾异今日。还会么,今日只是尘劫。但着衣吃饭,行住坐卧,晨参暮请,一切仍旧,便为无事人也。”
师又云:“见道为本,明道为功,便能得大智能力。若未得如此。三界可爱底事,直教去尽,才有纤毫。还应未可,祇如汝辈睡时,不嗔便喜,此是三界昏乱,习熟境界,不惺惺便昏乱。盖缘汝辈杂乱所致。古人谓之夹幻。金即是真,其如矿何?若觑得彻骨彻髓,是汝辈力。脱未能如是观察,他什么楼台殿阁,诸圣未必长把却汝手。汝未必依而行之。古今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