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5
22:4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中国禅宗名著汇要 》

卷第四(七)

 

  僧问:抱璞投师。请师一决。师云:昨夜南山虎咬大虫。云:不缪真诠。为甚么不垂方便?师云:掩耳偷铃汉。云:不得中郎鉴。还同野舍薪。师便打。僧云:苍天苍天。师云:得与么多口。云:罕遇知音。拂袖便出。师云:百丈今日输却一半。〔佛鉴云虽得一场荣。刖却一双足〕至晚侍者问:和尚被这僧不肯了便休。师便打。者云:苍天苍天。师云:罕遇知音。者作礼。师云:一状领过。

  有一僧哭入法堂,师云:作什么?僧云:父母俱丧。请师拣日。师云:明日一时埋却。问:如何是奇特事?师云: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

  西堂问师:你向后作么生开示于人?师以手卷舒两边。堂云:更作么生?师以手点头三下。上堂云:灵光独耀回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云:固守动静三世佛冤。此外别求如同魔说。

  马祖令人驰书并酱三瓮与师。师令排向法堂前。乃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指酱瓮云: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众无语。师便打破,归方丈。

  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趁下,却召大众。大众回头,师云:是什么?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竖拂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山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山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山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道之师。沩山云:如是如是。

  师因普请开田。回问:运庠梨开田不易。檗云:众僧作务?师云:有烦道用。檗云:争敢辞劳?师云:开得多少田?檗作锄田势。师便喝。檗掩耳而出。

  师问黄檗:甚处来?檗云:山下采菌子来。师云:山下有一虎子,汝还见么?檗便作虎声。师于腰下取斧作斫势,檗约住便掌。师至晚上堂云:大众,山下有一虎子,汝等诸人出入好看,老僧今朝亲遭一口。后沩山问仰山云:黄檗虎话作么生?仰山云:和尚如何?沩山云:百丈当时便合一斧斫杀,因什么到如此。仰山云:不然。沩山云:子又作么生?仰山云:不唯骑虎头,亦解把虎尾。沩山云:寂子甚有险崖之句。
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众散去。一日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某甲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对云:‘不落因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师云:汝但问。老人便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某甲已免野狐身,住在山后,乞依亡僧烧送。师令维那白槌告众:斋后普请送亡僧。大众不能详。至晚参师,举前因缘次,黄檗便问:古人错对一转语,落在野狐身。今人转转不错是如何?师云:近前来,向汝道。黄檗近前打师一掌,师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典座以手撼门扇三下。司马云:太粗生。典座云:佛法不是者个道理。后沩山举黄檗问野狐话问仰山,仰山云:黄檗常用此机。沩山云: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山云: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宗通。沩山云:如是如是。

  黄檗问:从上古人以何法施人。师良久。黄檗云:后代儿孙将何传授?师云:将谓你者汉。是个人。便归方丈。

  师与沩山作务次。师问:有火也无?沩山云有。师云:在什么处?沩山把一茎柴。吹过与师。师接云:如虫蚀木。因普请锄地次。
  
  有僧闻鼓声举起锄头。大笑归去。师云: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后唤其僧问:你今日见甚道理?云:某甲早辰未吃粥。闻鼓声归吃饭。师呵呵大笑。

  问:如何是佛?师云:汝是阿谁?云:某甲。师云:汝识某甲否?云:分明个。师竖起拂子问:汝见拂子否?云:见。师更不管。

  师令僧去章敬处:见伊上堂说法。你便展开坐具礼拜。起将一只鞋。以袖拂却上尘。倒头覆下。其僧到章敬。一依师旨。章敬云:老僧罪过。
 

            大鉴下三世(怀海)语之余

  百丈大智禅师。僧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如何?师云:劫者滞也。亦云住也。住一善滞于十善。西国云佛。此土云觉。自已鉴觉滞着于善。善根人无佛性。故云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触恶住恶名众生觉。触善住善名声闻觉。不住善恶二边。不依住将为是者。名二乘觉。亦名辟支佛觉。既不依住善恶二边。亦不作不依住知解。名菩萨觉。既不依住。亦不作无依住知解。始得名为佛觉。如云佛不住佛名真福田。若于千万人中。忽有一人得者。名无价宝。能于一切处为导师。无佛处云是佛。无法处云是法。无僧处云是僧。名转大法轮。

  问:従上祖宗皆有密语递相传授如何?师云:无有密语。如来无有秘密藏。败如今鉴觉。语言分明。觅形相了不可得。是密语。従须陀洹向上直至十地。但有语句。尽属法之尘垢。但有语句。尽属烦恼边收。但有语句。尽属不了义教。但有语句。尽不许也。了义教俱非也。更讨什么密语。

  问: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如何?师云:空喻于沤。海喻于性。自已灵觉之性。过于虚空。故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问:伐林莫伐树如何?师云:林者喻于心。树者喻于身。因说林故生怖。故云伐林莫伐树。

  问:语也垛生招箭。言既垛生。不得无患。患累既同。缁素何辩?师云:但却发箭。途中相拄。如其相差。必有所伤。谷中寻响。累劫无形。响在口边。得失在于来问。却问所归。还被于箭。亦如知幻不是幻。三祖云:不识玄旨徒劳念静。亦云:认物为见。如持瓦砾。用将何为。若言不见。木石何殊。是故见与不见。二俱有失。举一例诸。问:本无烦恼三十二相如何?师云:是佛边事。本有烦恼。今有三十二相。败如今凡情是。

  问:无边身菩萨不见如来顶相。如何?师云:为作有边见无边见。所以不见如来顶相。败如今都无一切有无等见。亦无无见。是名顶相现。

  问:如今沙门尽言。我依佛教学一经一论一禅一律一知一解。合受檀越四事供养。为消得否?师云:但约如今照用。一声一色一香一味。于一切有无诸法一一境上。都无纤尘取染。亦不依住无取染。亦无不依住知解。者个人日食万两黄金。亦能消得。败如今照一切有无等法。于六根门头刮削并当。贪爱有纤毫治不去。乃至乞施主一粒米一缕线。个个披毛戴角牵犁负重。一一须偿他始得。为不依佛。佛是无着人。无求人。无依人。如今波波贪觅佛。尽皆背也。故云:久亲近于佛。不识于佛性。唯观救世者。轮回六趣中。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文殊是七佛祖师。亦云:是娑婆世界第一主首菩萨。无端作见佛想闻法想。被佛威神力故。犹降二铁围山。不是不解。特与诸学人作标则。令诸后学人莫作与么见闻。但无一切有无等法有无等见。一一个个透过三句外。是名如意宝。是名宝华承足。若作佛见法见。但是一切有无等见。名眼翳。见所见故。亦名见缠。亦名见葢。亦名见孽。败如今念念及一切见闻觉知。及一切尘垢祛得尽。但是一尘一色。总是一佛。但起一念。总是一佛。三世五阴念念谁知其数。是名佛逼塞虚空。是名分身佛。是名宝塔。是以常叹言嗟。见今日所依之命。依一颗米一茎菜饷时。不得食饥死。不得水渴死。不得火寒死。欠一日不生。欠一日不死。被四大把定不如。先达者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倘要烧便烧。要溺便溺。要生即生。要死即死。去住自由。者个人有自由分。心若不乱。不用求佛求菩提涅槃。若着佛求属贪。贪变成病。故云佛病最难治。谤佛毁法乃可取食。食者是自已灵觉性。无漏饭解脱食。此语治十地菩萨病。是従初至十地也。败如今但有一切求心尽。名破戒比丘名字罗汉。尽名野干。灼然销他供养不得。败如今闻声如响等。嗅香如风等。离一切有无等法。亦不住于离。亦无不住知解。

  此人一切罪垢不能相累。为求无上菩提涅槃故名出家。犹是邪愿。况乎世间诤论。觅胜负说。我能我解。贪一门徒。爱一弟子。恋一住处。结一檀越。一衣一食。一名一利。又言。我得一切无阂。败是自诳。败如今能于自已五阴不为其主。被人割截节节支解。都无怨吝之心。亦不烦恼。乃至自已弟子被人鞭打。従头至足。如上一一等事。都无一念生彼我心。犹依住无一念将为是。此名法尘垢。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所以常劝众人。须惧法尘烦恼。如惧三涂。乃有独立分。假使有一法过于涅槃者。亦无少许生珍重想。此人步步是佛。不假脚踏莲华。分身百亿。败如今于一切有无等法。有纤毫爱染心。纵然脚踏莲华。亦同魔作。若执本清净本解脱自是佛自是禅道解者。即属自然外道。若执因缘修成证得者。即属因缘外道。执有即属常见外道。执无即属断见外道。执亦有亦无即属边见外道。执非有非无即属空见外道。亦云愚痴外道。败如今但莫作佛见涅槃等见。都无一切有无等见。亦无无见。名正见。无一切闻亦无无闻。名正闻。是名摧伏外道。无凡夫魔来。是大神咒。无二乘魔来。是大明咒。无菩萨魔来。是无上咒。乃至亦无佛魔来。是无等等咒。一变众生谄曲修罗。二变二乘曲谄修罗。三变菩萨谄曲修罗。是三变净土。但是一切有无凡圣等法。喻如金矿。自已如理。喻如于金。金与矿各相去离。真金露现。忽有人觅钱觅宝。变金为钱与他。亦如面体。真正无诸沙卤。有人乞ボ。变面阛为ボ与他。亦如智臣善解王意。王若行时。索仙陀婆即便奉马。食时索仙陀婆即便奉盐。此等喻。学玄旨人。善能通达。应机不失。亦云六绝师子。志公云:随人造作百变。十地菩萨不饥不饱。入水不溺入火不烧。倘要烧且不可得烧。他被量数管定。佛则不与么。入火不烧。倘要烧便烧。要溺便溺。他使得四大风水自由。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自已滓秽谄曲心。尽透过三句外。得说此语。菩萨清净弟子。明白所有言说。不执无有一切照用。不拘清浊。有病不吃药。是愚人。无病吃药。是声闻人。定执一法。名定性声闻。一向多闻。名增上慢声闻。知他名有学声闻。沈空滞寂及自知。名无学声闻。贪瞋痴等是毒。十二分教是药。毒未销药不得除。无病吃药。药变成病。病去药不消。不生不灭是无常义。《涅槃经》云:有三恶欲。一欲得四众围绕。二欲得一切人为我门徒。三欲得一切人知我是圣人及阿罗汉。《迦叶经》云:一欲求见未来佛。二欲求转轮王。三欲求刹利大姓。四欲得婆罗门大姓。乃至厌生死求涅槃。如是恶欲。先须断之。败如今但有取染动念。尽名恶欲。尽属六天。总被波旬管。

  问:二十年中常令除粪如何?师云:但息一切有无知见。但息一切贪求。个个透过三句外。是名除粪。败如今求佛求菩提。求一切有无等法。是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败如今作佛见作佛解。但有所见所求所着。尽名戏论之粪。亦名粗言。亦名死语。如云大海不宿死尸等闲说话。不名戏论。说者辩清浊名戏论。教文都总有二十一般空。淘择众生尘累。沙门持斋持戒忍辱柔和慈悲喜舍。寻常是僧家法则。会与么会。宛然依佛教。败是不许贪着依执。若希望得佛得菩提等法者。似手触火。文殊云:若起佛见法见。应当害已。所以文殊执剑于瞿昙。鸯掘持刀于释氏。如云菩萨行五无间而不入无间地狱。他是圆通无间。不同众生五逆无间。従波旬直至佛。尽是垢腻。都无纤毫。依执如是。名二乘道。况乎诤论觅胜负说。我能我解。败名诤论僧。不名无为僧。败如今但不贪染一切有无诸法。是名无生。是名正信。信着一切法。名信不具。亦名信不圆。亦名偏信不具。故名一阐提。如今欲得蓦直悟解。但人法俱泯。人法俱绝。人法俱空。透三句外。是名不堕诸数。人者是信。法者是戒施闻慧等。菩萨忍不成佛。忍不作众生。忍不持戒。忍不破戒。故云不持不犯。智浊照清。慧清识浊。在佛名照慧。在菩萨名智。在二乘及众生边。则名识。亦名烦恼。在佛名果中说因。在众生名因中说果。在佛名转法轮。在众生名法轮转。在菩萨名璎珞庄严具。在众生名五阴丛林。在佛名本地无明。是无明明。故云无明为道体。不同众生暗蔽无明。彼是所此是能。彼是所闻此是能闻。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是生语句。是出辙语句。不明不暗。不佛不众生。总与么也。来去断常。佛与众生。是死语。遍不遍同异断常等。是外道义。般若波罗蜜是自已佛性。亦云摩诃衍。摩诃是大义。衍是乘义。

  若守住自已知觉。又成自然外道。不用守如今鉴觉。不用别求佛。若更别求。又属因缘外道。土初祖云: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贵一物。则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则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谤。莫贵莫不贵。莫信莫不信。佛亦不是无为。虽不是无为。又不是冥寞。犹如虚空。佛是大心众生。鉴觉多鉴觉。虽多他鉴觉清净。贪瞋鬼捉他不着。佛是缠外人。无纤毫爱取。亦无无爱取知解。是名具足六度万行。若要庄严具。种种皆有。如不要他。不用亦不失。他使得因果福智自由。是修行非是执劳负重。唤作修行。却不与么。三身一体一体三身。一者法身实相佛。法身佛不明不暗。明暗属幻化。实相由对虚得名。本无一切名目。如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成佛献葢等。是升合担语。要従浊辩清得名。故云实相法身佛。是名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亦名虚空法身佛。亦名大圆镜智。亦名第八识。亦名性宗。亦名空宗。亦名佛居不净不秽土。亦名在窟师子。亦名金刚后得智。亦名无垢檀。亦名第一义空。亦名玄旨。三祖云:不识玄旨徒劳念静。二报身佛。菩提树下佛。亦名幻化佛。亦名相好佛。亦名应身佛。是名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亦名平等性智。亦名第七识。亦名酬因答果佛。同五十二禅那数。同阿罗汉辟支佛。同一切菩萨等。同受生灭等苦。不同众生系业等苦。三化身佛。败如今于一切有无诸法。都无贪染。亦无无染。离四句外。所有言说辩才。名化身佛。是名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亦名大神变。亦名游戏神通。亦名妙观察智。亦名第六识。供养者净三业。前际无烦恼可断。中际无自性可守。后际无佛可成。是三际断。是三业清净。是三轮空。是三檀空。云何比丘给侍于佛。所谓不漏六根者。亦名庄严。空无诸漏林树庄严。空无诸染华果庄严。空无佛眼约修行人。法眼辩清浊。亦不作辩清浊知解。是名乃至无眼。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