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原因是,也许母亲并没读过书,也许母亲连字都不识,但母亲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母亲是一个孩子最早的老师,更是一个孩子终生的导师。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大量的女性,甚至包括一些名门望族的女性,很多并不识字。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的母亲就是不识字的。但是,每当回想起自己所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季先生也好,胡适也好,很多大学者也好,首先想到的却都是自己的母亲。尽管在传统社会当中母亲一般都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对一些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人格的养成,母亲的作用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母亲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更是孩子终生的导师。
我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其一生的。那么,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字经》接下来讲的是一个比较冷僻的故事,"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又是四句。窦燕山,是五代时期的人,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人物。他出身于富豪人家,非常有钱。但是,年少时的窦燕山为人不怎么样,虽然很有钱,却经常恃财傲物,不仅小心眼,还见不救。年到三十,膝下依然无子。有一天他梦见自己的父亲,父亲教育他:"你现在这样的为人处事,这种做法和行为举止是不对的,你应该改过。你应该乐善好施,多做好事。"醒过来以后,窦燕山领受了父亲的教诲,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仗义疏财,修桥铺路,济难扶困,变成了名甲一方的一个好人,一个善人。不久以后,就有了五个儿子。按照传统的说法,年过三十才有子,几乎就是中年得子了。窦燕山牢牢记住自己的教训,呕心沥血地去教育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这就是"五子登科"这个成语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