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古往今来,孝敬父母,是每个做儿女应尽的本份。当我们面对长辈时要尽孝道,那么,对于自己的同辈,又应该怎么做呢?
接下来《三字经》又讲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没有谁不知道的。"弟于长"这个"弟",在《三字经》里面写成"弟弟"的"弟",但念应该念成悌(tì)。"弟于长",对兄长要尊敬友爱。"宜先知",应该早早就知道。当一个孩子去接受教育的最开端的时候,首先"孝于亲,所当执",他应该孝敬,应该牢牢记住这一点。接下来讲"悌","弟于长",实际上就是弟弟尊敬兄长。
四岁就知道让梨的孔融,从小就卓尔不凡,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很小就显露出对各种应接交往之道的熟练把握。十三岁的时候,孔融的父亲担任泰山都尉,孔融跟了父亲到京城去,那时候的京城在洛阳。到了京城以后,当时的河南尹,类似于今天首都的首席长官,叫李膺,名声很大,地位很高,架子很大,脾气也很大。大到什么地步?轻易不见人的。就算你是个人物,他也不见,他只见天下有鼎鼎大名的人。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目录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3)
正序 倒序
- 1.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
- 2.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2)
- 3.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3)
- 4.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4)
- 5.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5)
- 6.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6)
- 7.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7)
- 8.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8)
- 9.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9)
- 10.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0)
- 11.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1)
- 12.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2)
- 13.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1)
- 14.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2)
- 15.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3)
- 16.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4)
- 17.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5)
- 18.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6)
- 19.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7)
- 20.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8)
- 21.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1)
- 22.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2)
- 23.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3)
- 24.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4)
- 25.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5)
- 26.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6)
- 27.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7)
- 28.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8)
- 29.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1)
- 30.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2)
- 31.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3)
- 32.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4)
- 33.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5)
- 34.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6)
- 35.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7)
- 36.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8)
- 37.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1)
- 38.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2)
- 39.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3)
- 40.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4)
- 41.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5)
- 42.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6)
- 43.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7)
- 44.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8)
- 45.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9)
- 46.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10)
- 47.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1)
- 48.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2)
- 49.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3)
- 50.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4)
- 51.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5)
- 52.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6)
- 53.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7)
- 54.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8)
- 55.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1)
- 56.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2)
- 57.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3)
- 58.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4)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