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是匠心独运的,"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讲的都是什么?
并不因为是给儿童看的书就编得很浅。我们统括起来讲,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具体到人类社会,有没有可以用"三"打头来讲非常重要的内容呢?有。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三"这个数字具有特殊的含义。从天地自然到社会家庭,在《三字经》中,一个"三"字,就像一根丝线,串起了许多知识和思想的珍珠,而这样一根传统文化的项链,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接下来,《三字经》讲的正是:"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纲"这个概念就被引出来了。三纲,在中国传统当中可实在是一个太重要的概念了。可以说,不了解三纲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传统中国。我们不把三纲弄清楚,恐怕别的东西也很难讲清楚。什么叫"纲"?"纲"实际上最早的意思是渔网上面那根最粗的绳子。打鱼的网撒下去,有一根最粗的绳子,下面串着一根根网眼线。纲举目张,就是说拎着这根绳子一撒,网就撒出去了,一收就能把网给收回来了。这个是"纲"。什么是"三纲"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三纲"。也就是说,臣子一定要服从君王,儿子一定要服从父亲,妻子一定要服从丈夫。这是我们一般概念当中的"三纲"。但是,关于"三纲"这个重要概念,我们有几点特别要注意,一定要记住。
第一点,"三纲"恰恰就是对应"天地人"这"三才"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按照传统中国的说法,"君为臣纲"对应的是天道,"父为子纲"对应的是地道,"夫为妻纲"对应的是人道。中国古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非常重视照应、关联。所以,他会把相关的概念集中起来,形成一套很复杂的概念。按照中国的说法,这"三纲"天经地义,因为它是"三才"在人类社会的反映。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目录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5)
正序 倒序
- 1.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
- 2.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2)
- 3.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3)
- 4.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4)
- 5.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5)
- 6.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6)
- 7.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7)
- 8.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8)
- 9.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9)
- 10.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0)
- 11.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1)
- 12.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2)
- 13.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1)
- 14.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2)
- 15.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3)
- 16.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4)
- 17.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5)
- 18.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6)
- 19.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7)
- 20.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8)
- 21.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1)
- 22.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2)
- 23.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3)
- 24.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4)
- 25.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5)
- 26.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6)
- 27.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7)
- 28.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8)
- 29.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1)
- 30.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2)
- 31.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3)
- 32.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4)
- 33.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5)
- 34.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6)
- 35.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7)
- 36.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8)
- 37.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1)
- 38.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2)
- 39.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3)
- 40.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4)
- 41.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5)
- 42.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6)
- 43.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7)
- 44.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8)
- 45.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9)
- 46.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10)
- 47.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1)
- 48.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2)
- 49.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3)
- 50.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4)
- 51.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5)
- 52.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6)
- 53.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7)
- 54.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8)
- 55.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1)
- 56.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2)
- 57.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3)
- 58.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4)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