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保证。那么,这种认为"首孝弟,次见闻"的传统教育方式,在今天的社会还能否适用?作为父母,我们又该侧重培养子女哪方面的能力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按照《三字经》的讲法,一个孝顺的人,对长辈孝敬的人,一个对兄弟友爱的人,不大可能是个坏人,这是《三字经》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如果你真正的孝顺,真正的友爱,接下来,我可以放心地教你知识。如果你是坏人,教你知识,这不是为虎作伥吗?所以中国传统教育首先强调人的品德、道德要过关。在这个基础上,人的知识越多越好,人的本事越大越好,因为你会去做好事。
在这里,我还想再次强调"首孝弟"的这个问题,《三字经》既然给它那么高地位的强调,我个人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地领会它更深一步的精义。我前面跟大家讲,"教者,孝之文也",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当中,"孝"的这个概念,在教育当中,既是一个始发点和出发点,又是一个永恒的基础。传统中国教育认为,知识的传授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时代是进步的,时代是会变迁的,而知识总归是有过时的一天。就好比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电脑可以学,我们小时候读书没电脑,那时还学珠算呢,到了初中、高中有计算器了,我们见到电脑是很晚的事情,但是现在的孩子,上来就学电脑,小学就开始学电脑了。这就说明,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具体的知识内容,但是传统中国更重视的是永恒的内容。哪些是永恒的?"孝"和"弟"就是永恒的,"孝"和"弟"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孝和悌是永恒是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它应该是作为人都的,不会随着时代应该掌握和理解的东西。的变迁而变迁,它应该是人人都具备康熙年间,有一个学者李毓秀,写了一部书,叫《弟子的东西。规》,很多人都知道,也是三字一句的。里面就有"有余力,则学文"。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教育是首先要"孝",要"悌"。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目录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7)
正序 倒序
- 1.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
- 2.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2)
- 3.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3)
- 4.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4)
- 5.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5)
- 6.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6)
- 7.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7)
- 8.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8)
- 9.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9)
- 10.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0)
- 11.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1)
- 12.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12)
- 13.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1)
- 14.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2)
- 15.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3)
- 16.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4)
- 17.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5)
- 18.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6)
- 19.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7)
- 20. 第二讲 昔孟母,择邻处(8)
- 21.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1)
- 22.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2)
- 23.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3)
- 24.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4)
- 25.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5)
- 26.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6)
- 27.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7)
- 28.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8)
- 29.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1)
- 30.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2)
- 31.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3)
- 32.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4)
- 33.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5)
- 34.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6)
- 35.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7)
- 36.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8)
- 37.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1)
- 38.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2)
- 39.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3)
- 40.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4)
- 41.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5)
- 42.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6)
- 43.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7)
- 44.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8)
- 45.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9)
- 46.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10)
- 47.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1)
- 48.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2)
- 49.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3)
- 50.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4)
- 51.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5)
- 52.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6)
- 53.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7)
- 54. 第六讲 曰春夏,曰秋冬(8)
- 55.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1)
- 56.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2)
- 57.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3)
- 58. 第七讲 曰仁义,礼智信(4)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