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4
13:56
评论

您正在阅读:《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5)

"孔融让梨"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但很多人对孔融其人却不甚了解。为什么流传最广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而不是那些更能显示孔融智慧的故事?那么孔融还有什么传奇的故事呢?

  孔融不仅聪明伶俐,而且非常从容。孔融留下来的故事都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家里有七兄弟,孔融是老六。他哥哥的一个朋友,遭到宦官的追捕。大家知道,宦官在汉朝气焰熏天,凶残无比。他哥哥的这个朋友实在没办法,就逃到孔融家里,要躲一躲。那一天,孔融的哥哥不在,正好外出了,这个朋友就把这个情况跟孔融讲。孔融是个小孩子,照道理来讲,吓都吓个半死。这个朋友被宦官追杀、通缉,而且又是到孔融家里来找他哥哥的,他哥哥又不在,那么,孔融不就可以说:"请您别处想办法,我哥哥不在。"但孔融不是,孔融说:"不要紧,我哥哥不在,我是他弟弟,我可以当半个家,请住下。"他就把这个被宦官通缉的要犯,掩护在家里。东窗事发以后,当地的官府当然要找孔融算账,孔融是窝主嘛,那时候孔氏一门争相坐牢,争相救死,都说是自己收留的,就孔融的母亲也说是她收留的,孔融也说是自己收留的,孔融的其他几个哥哥都说自己收留的,无一退缩,在当地传为美谈。

  但是,我们记住孔融的也不是这件事情,我刚才在前面讲的两个故事恐怕听说过的人不太多,我们记住他的还是孔融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见于《孔融家传》,也叫《孔融别传》。孔融有七兄弟,他是老六,每次吃梨的时候,孔融都挑一个小的吃,这个跟我们今天的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家里孩子越小,吃的东西越大。孩子牙还没有呢,苹果要吃个大的,爷爷奶奶吃个小的,爸爸妈妈吃中等的,倒过来了。孔融没有,老挑小的吃,人家都觉得很奇怪。孔融的回答是,我是小弟弟,我当然应该吃小的了。这就是一种谦让和友爱之情。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长久以来都被作为"悌"的代表,传诵千百年。而在近现代,孔融让梨的故事经常被收到小学课本里。所以大家记住的,好像孔融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让了个梨,别的事情没做,其实不是,孔融做了好多事,但是孔融让梨就作为中国传统美德,作为"悌"的代表而流传下来。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5)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