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4
13:56
评论

您正在阅读:《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6)

"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它之所以能够传诵千百年,就是因为它所提倡的"悌道"。而"悌道"之所以成为美德,关键就在于"谦让"二字,那么这种传统的"悌道"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我国非常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曾经专门写过一段文字来讲孔融让梨,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好。梁先生讲,"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

  梁实秋先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所展现出来的谦让品德,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我想,这也就是《三字经》把他放在教育次第第二位的原因。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得以流传千年而不绝的原因。

  悌道和孝道一样,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这也是古人评价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常常发生兄弟反目相残的帝王之家,悌道还会起作用吗?

  "悌道",兄弟友爱,从曹操的几个儿子身上可以看出来。曹丕和曹植之间发生过一件很有名的故事,就是七步诗。曹丕的心眼极小,他就看不得自己的弟弟曹植才华横溢,名满天下。曹丕看不得,觉得生气,就老想找个机会去折腾一下弟弟,想趁机把他给杀了。所以就找到一次机会来整治他的弟弟。曹丕说:"不是说你很聪明吗?有急智吗?这样,你走七步路,作首诗,作得出来我饶你,作不出来我杀你。"曹植就作了非常有名的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若有所悟,就把曹植给放了,没有加害于曹植。在这当中什么起了作用?是曹植的才华吗?难道是曹丕突然发现,弟弟那么有才华,赶快放了他?不是。因为曹丕原来嫉妒的就是曹植的才华,他之所以要杀曹植就是因为弟弟才华超过了他。我想,在那一刻,打动曹丕的还是一种"悌道"。就是曹丕在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悌"的感觉,觉得自己与弟弟同根生,的确不应该相逼太急了。曹丕和曹植的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悌"。《三字经》接下来讲的是"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首先,最重要的是"孝弟"。其次要有见闻,那么要见闻一些什么东西呢?"知某数,识某文。"就是你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第四讲 香九龄,能温席(6)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